庆祝第20个中国记者节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举全网之力,制作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70年70问”,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主题,寻找新中国历史性成就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
人民网近20个部门超300位记者组成70个报道小组,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从9月2日推出第一篇报道至今,人民网共发布58篇稿件,两微阅读量5482万,微博转赞评量47370次。“70年70问”系列视频在人民视频、腾讯视频、微博秒拍和快手平台等多个视频平台播出,播放总量超过1.6亿。
在第20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人民网特推出“70年70问”记者手记,听记者们讲述报道是如何出炉的,采写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又有什么样的感悟体会。
记者手记:你、我的样子 汇成这流动的中国
彭心韫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用充满动感、蕴含张力的描述,展现出了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生机,中国人民思进思新思变的活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流动的中国“大戏”中的主角。流动,是一个人人有感的社会状态,也是一个处处留痕的社会现象。它包罗万象、承载万千,要讲透、讲好、讲得有新意、有力量,不算容易。
从历史的纵深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流动彰显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中国经济的生机勃勃和中国制度的与时俱进。从个人的成长来看,流动源于每一个普通人想过好日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朴素追求。
挖掘流动的内涵,研究流动的密码,思考流动的启示,是一个富有意义的真问题,也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大问题。
打磨数周 讲好“流动”一个词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中国”?我想,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哪些事实和数据证明中国是“流动的中国”;2、促进形成“流动的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所以,文章的结构横向是围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纵向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垂直领域来探寻流动的秘密。每个小标题都同时按微观现象、宏观数据和深层次原因分析这三部分布局。
写作中,我查阅了国家统计局、卫健委、工信部的大量数据,以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多年的统计公报文章,精心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0个图表,在文章和视频中展现。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近14亿人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是中国成为“流动的中国”的内因。新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人,我们党永远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人民不断擘画又不断达成美好愿景,这是“流动的中国”不竭不绝的推动力量。
探寻流动产生秘密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流动反过来又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显然,流动,携带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反过来也在多个维度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密码:流动的质量,决定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流动,推动着各类要素既畅通其流又交汇融合,有利于不同区域形成深度社会联结;流动,意味着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所具备的市场回旋空间,为应对外部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大的腾挪余地;流动,形成了多种语言、饮食、风俗、潮流交相荟萃的丰富场景。
同时,我们党尊重流动的规律,推进全球化,这正是为什么高质量的流动会发生在中国,而非其它土地。
如开篇一样,我在文章结尾,也引用了一段总书记的精彩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说:“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此语恢弘、深沉、充满动能和画面感,恰如流动中国的磅礴伟力,作为整篇文章的收尾,既激昂有力又引人思考。
尝试运用典故 展现启迪意义
我们都知道,总书记在讲话、文章和访谈中,特别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旁征博引、画龙点睛。行文时,我也在想,能不能也学着用一些诗词典故来作比?能不能挑选出一些诗词典故既符合文章内容,又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于是,我在每一个小标题主题之下,都这样来“一语当先”:
我用“山碧千峰竞翠,水清百舸争流”来形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迸发出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生活的强劲动能,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多人梦想启航的地方。
我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形容:架起中国桥、铺设中国路、驶动中国车、建造中国港、搭建中国网……不断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助流动一路畅行、步履铿锵。
我用“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来形容:我们党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迭代、扩容增效,使流动肌理健康、筋骨强壮。
我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来形容:平等、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文化,造就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创业氛围,诞生了一批以深圳为代表的移民城市,并助其成为中国创业创新的“圣地”。
我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形容:流动携带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反过来也在多个维度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密码。
最后,“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未来,流动,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加磅礴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文字作品,我和同事们还精心制作了一个3分40秒的短视频。视频本身恰如一部充满流动的电影,画面、配乐、人物故事、专家采访、动态图表,甚至字体、特效,无一不精心挑选,不反复对比。对画面的挑选精确到每一帧,对音乐的高低强弱把握精确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视觉元素都体现着流动那灵动的活力和流动那深刻的意义。
文章发出后,许多网友留言分享文章带给自己的感受,每一条我都仔细阅读,边看边想象着它们是怎样的一个个流动的故事。从字里行间,我既感受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那种思想交流,也感受到了作为普通的流动中国人,彼此之间的心灵碰撞。
有网友说:“看得人心潮澎湃!每句话都讲得很到位,实实在在地把每位中国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说:“感觉中国的诗词太有魅力了,跟自己说一声加油!”“因为有活力、有机遇,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光时刻。”还有很多,都令我深受感动,忍不住自己匿名也发了一条:“你、我的样子,汇成这流动的中国,发展的中国。跟自己说一声,辛苦了!然后,继续加油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