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庆祝第20个中国记者节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2】

2019年11月08日08:42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点击阅读:《什么是“找领导办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者手记:人民网为什么敢聊“找领导”

张超、杨佳

9月3日,人民网发布了一条略“敏感”的报道:《“70年70问”——什么是“找领导办事”的正确打开方式?》。长期以来,一说“找领导办事”,就容易被人片面地误解为“托关系、走后门、批条子”等等等等,要么就是被认为“人治”高于“法治”、潜规则、权大于法……这题能做吗?这题会不会搞成“低级红”或者“高级黑”,砸掉整个系列报道?从报题、定题、组稿开始一直到报道发布,这颗心,始终提在半空。

有勇气,更有底气

党媒党网,主动设置议题去碰触“找领导办事”这样一个看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敏感话题,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底气。这底气,源于我们在人民网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作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这块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的运营者,我们目睹了太多找领导办事儿的来来往往,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都秉持一颗公仆之心,是愿意给老百姓办事儿的,但中国这么大,从中央到县乡,千头万绪的办事流程,确实难免存在一些死角和断线,《领导留言板》应时而生,我们创办这个栏目13年来,真没少促成问题解决,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大小小已回应落实了超过130万件百姓诉求。

130万,是啊,数字大到我们自己也不太敢相信。

现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全都通过我们的留言板公开回复网友留言,26省市颁布红头文件,制度化办理网友留言,在实际工作中,党的很多干部,公开“喊话”群众,“你们有困难就来找我,办不好群众的事,就不是共产党”,甚至将自己的手机号公布给群众。正如某位省委书记所言:“从网民朋友反映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及意见建议中,我看到了网民朋友对省委的信任期待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条‘送上门的民意’”。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这样,从来都不怕群众来找,更是主动希望群众来找,这种“找领导”,并不是托关系走后门,而是帮助老百姓把头疼事、烦心事、断头事推上程序轨道、法治轨道去解决。

站住了脚,挺起了身

网友“曾苑忠”对人民网这篇报道评论说:“找的是领导,其实信的是党和政府!”

文章发出后,立论和主旨,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并引发《南方都市报》刊载一篇评论文章《“找领导办事”不需要有特别关系》,并引起28次转载;同时,该文作者据此所发微博被《贵阳日报》9月9日刊载的“观点”栏目收录。遥相呼应,互相鼓舞。“找领导办事”一文站住了。我们敢于揭盖子,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坦诚、深入阐述了国人“找领导办事”这一看似敏感的话题,阐明合法路径、澄清以往误区,特别受到党政门户网站及研究类媒体关注和转载,比如中国普法、法治在线、网络传播杂志、党建头条等公众号。文章自发出以来,累计转载量近300篇次,知名媒体34家转载,人民系平台总阅读量约81万人次。

这篇文章的推出,还有额外收获,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又火了一把。在人民网微信公众号的稿件评论区,网友赞誉刷屏,以至于有领导专门来问:这么多好评是你们组织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整个团队都忙着审留言、组稿件,哪有时间组织“水军”。

忙归忙,网友的留言,细细品味,着实感动:

网友“胡春”:“这个平台确实不错,去年我家房子装修遇到的问题,在四处解决无门的情况下向咱们人民网反映,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我不是‘托’,是一个人民网的受益者”。

网友“唐果子”说:“亲身体验了一把,我给《领导留言板》打满分。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没有客套,没有忽悠……写信表达问题,心里信党和政府。”

网友“春风化雨”说:“《领导留言版》驾起了干部与群众的一座桥梁。省时、省心、省力效果却不一般的大众平台。无愧《人民网》的称号。”

网友“King★罗”说:“2017年就是借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我们县领导留言,咨询了当时公路水毁恢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不得不说这样的平台确实不错!”

类似这样的评论和案例很多很多。看到这些,我们特感欣慰,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领导留言板》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刚刚被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这一全国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即将迎来新的发展。2019年,《领导留言板》新开通了部委领导的留言平台,未来,我们将按照中央决策,在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方面继续努力,更好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特”,站好脚、挺起身,把这个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得更好。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