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流与华夏文明传播的历史契机
“全球化”这一概念既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观念,也是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所谓全球化,是指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大体分为科技、经济、政治、法制、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由于经济和文化密不可分,关系极为密切,当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时候,各种文化也呈现出全球化交流的趋势,为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相互交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对华夏文明的世界性传播意义尤为重大,这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一体化:华夏文明传播的历史机遇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经济生产和文化生产的联系时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他们认为,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不仅各地方、各民族在经济上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而且在文化上,精神生产也由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的加强而走向世界。文化作为经济生活的直接反映,在全球化经济格局形成之时,也促使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传播和互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加入全球化经济运行轨道和文明创造潮流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华夏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也离不开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随着经济交往活动的跨国界加强和扩大,文化、文明的世界性交流也必然加强和扩大。
2.日新月异的技术:华夏文明传播的平台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的进一步普及,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强力推动,使得全世界已经联结成一个紧密相连、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和相互联动的信息系统,成为新世纪各国文化交流的新的技术平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华夏文明以其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人性涵养和道德追求,通过国际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对外进行广泛传播,为解决战争、种族冲突、环境恶化、能源和人口危机、贫富差距、腐败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观念和评判标准,成为解决当今人类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华夏文明传播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独立自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开展了积极主动的和平外交,妥善处理了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保持了正常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合作,同世界各国建立了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华夏文明的全球传播争取到了有利的外部空间。正是这一良好的国际环境使得我们在全球兴办了数百家孔子学院②,并使其成为华夏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我们还在世界各地兴办或租借了一些媒体,主办各种会议、论坛和研讨,全面、连续、持久地传播华夏文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多元文化的发展:华夏文明传播的重要动力
不同文化是由各个民族本体依据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创造的,体现着民族自身的本质和特点。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民族之间文明交往的不均衡性与相互借鉴的不平等性,造成越是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越容易被其他文化所关注,越容易走向世界。历史经验表明,离开了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特殊个性,就会失去走向世界的根基,就不可能有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不仅如此,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也有着共同的文化追求,有着大体一致的真善美的评价标准,这又为文化全球化提供了动力源泉。具有一定民族文化基因的某一民族群体,总是渴求了解异域其他民族文化形态及其传统,以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认知。为满足不同民族这种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世界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传播与交流不仅成为必要,也提供了一种可能,从而使得各国不同民族文化中有“一部分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即非民族的文化”。[2]华夏优秀民族文化和文明经过了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完全可以作为全球共享文化、共享文明,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