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2期

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探析

——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

曹  钢
2018年03月29日10:28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有效载体,代表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当前亟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通过纪录片载体,使部分面临消亡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记载,是广电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探析在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的价值、创作与传播。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传播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2-0010-03

五千年中华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和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精湛的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蕴涵和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展示了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包括《苗族花山节》《宜宾面塑》《大坝高装》《四川苗族蜡染》《苗族刺绣》《宜宾小彩龙》《女子踩桥》《李庄草龙》等8个非遗项目,涉及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习俗和民族节庆等非遗项目。

《宜宾非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展示了鲜活的非遗精彩和魅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记录·中国”创优评析社会类三等奖;获2015-2016年度四川广播电视节目奖(纪录片)优秀奖。

当今,在移动互联时代,摄制非遗纪录片对非遗项目记录、保护与传承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非遗纪录片的创作有何特点?怎样传播非遗纪录片使其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此,笔者以8集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对移动互联时代的非遗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作些初浅探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价值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非遗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非遗面临濒危,如不及时保护抢救,即将消失。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纪录片本身与历史的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传播信息的影像又是历史的档案资料。当今快节奏生活,视觉与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呈现传统文化遗产,还可呈现流动生活。纪录片通过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从而实现民族生存意义和民俗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除了传统的活态传承,还可以借助现代传媒和传播手段开展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的传承。

纪录片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全新的方式记录非遗,立足于各类非遗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充分运用包括同期声、解说、视频、图片、歌曲等,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并以影像播放方式,再次呈现非遗,与单纯的文字、图片、录音记载相比,纪录片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为后人留下宝贵鲜活的资料。通过媒体广泛传播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非遗,使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己的特性,而真善美是非遗纪录片首先要遵循的艺术原则。“真”是艺术得以存在的前提,“善”是艺术符合当时当地准则的表现,是艺术被发展延续的条件,“美”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经过创作者艺术手段修饰产生的结果,给观众带来历史的震撼与艺术的享受。真善美,三者既独立又关联,是相互统一的一体。因此拍摄非遗保护项目,不仅要拍摄真实性,也要展示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部成功的非遗纪录片,要充分体现纪录片的内在价值。其中包含策划立意、素材取舍、灯光运用、镜头设计、音乐选取、后期剪辑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很好地传达非遗纪录片所表达的主旨,拓展纪录片深度,丰富其内在价值。

(一)调研:非遗纪录片创作基础

纪录片创作不等同于影视剧创作,其艺术性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要求创作者对所记录对象要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创作者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非遗所在地,与传承人进行充分交流,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能偏离真实、客观的轨道。所以,实地考察是调研的重要阶段,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原则,是非遗纪录片创作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

非遗纪录片的创作要基于对该项目充分了解,必须对所记录的非遗负责,应尽量保证讲述的真实性,还事物以本来面貌。只有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非遗纪录片才能为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留下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依据。

1.重视对拍摄项目的认识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保护我国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纪录片创作的基础,首先要对拍摄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翻阅书刊、查找网络和访问专业人士的基础上,拍摄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非遗,并与项目传承者进行深度沟通,才能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如在拍摄《宜宾非遗》之前,摄制人员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多次到非遗所在地宜宾县、翠屏区、筠连、珙县、屏山、兴文县等地进行前期调研,了解相关地域情况、历史渊源、传承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传承谱系。随后深入拜访项目传承人,几经交流,最后拟定采访拍摄提纲。

2.重视与传承人的沟通与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离不开人的文化,所以对传承人的采访至关重要。拍摄前对传承人进行深入了解非常必要,拍摄者尽可能和传承者成为熟人,消除其对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拍摄时尽可能自然、接近真实,传承人才能讲出真实故事。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