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探析【2】
——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
(二)采访:讲好传承人薪火相传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口传心授,集体创作,世代传承,共同享有的民俗文化,是至今还在民众中流传的活态文化。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缩影”。非遗的特点决定了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人的因素,并且主要靠人来传播和发扬。许多传承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不畏漫长的孤独和寂寞。因此纪录片要展示他们默默坚守、传承与创新的人文情怀。
1.表现传承人感人情怀。传承人是非遗的“血液”,只有“血液”常新、活态,非遗才能长久传承。传承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族群的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传承人发自内心的执着和情感。非遗纪录片,不仅单纯客观记录制作工艺,展现价值,同时还需要借助传承人和相关知情者讲述,丰富纪录片内容,展现非遗所饱含的传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情。如《大坝高装》讲述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坝高装》三位传承人的故事。97岁的传承人聂泽高老人是当地公认的大坝高装活泰斗。聂老谈起高装,精神矍铄,滔滔不绝;75岁的钟郁文是大坝高装国家级传承人,与大坝高装有着一生的情缘,叙述大坝高装的价值和典型特点,言简意赅,生动自然;80后李陶是大坝高装新传承人,在高装巡演现场,淡定自如,指挥有序。大坝高装这项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正是倾注了这一代代民间艺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演绎、传承和创新,才能在新时代得到弘扬,焕发出新的光彩。
2.反映传承人真实想法。传承人大都文化不高,随意采访会显得散漫冗长,抓不住重点。采访前,编导将前期调研列出采访提纲,事先与传承人进行沟通。经过传承人思考、组织语言,采访时围绕问题,深入进行解答,有效反映传承人真实想法,故事更流畅连贯。
3.选择传承人熟悉环境。采访作为一定程度的“介入拍摄”,选择传承人熟悉的生活或工作环境进行采访拍摄更接近纪录片的真实,也更容易使传承人消除戒备心理。如《女子踩桥》传承人陈绍兰在她生活环境中接受采访,谈心得感受,显得接近生活状态,真实自然。
(三)拍摄:完整体现工艺制作过程
1.呈现独特制作流程。记录以客观纪实手法,围绕工艺环节,展现技艺独特魅力。非遗纪录片根据不同手工技艺,定制不同拍摄方案,做到在展现技艺的同时展现作品,用直观效果,呈现非遗的独特华美。拍摄传统手工技艺,要注意其连贯性,对特定名称应加以详细记录。如《苗族刺绣》以传承人杨代蓉为故事主线,通过画图、裁剪、刺绣制作流程,突出绣、插、捆、洒、点、挑、串等七种针法手工技艺,展示出苗族刺绣纹样古朴、造型稚拙、色彩斑斓、构图祥和、色彩夸张的独特风格,也展现了苗族刺绣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民俗性。
2.准确捕捉工艺细节。非遗纪录片拍摄过程,既要遵循人们普遍的视觉习惯,也要利用景深和细节表现被忽视的视觉效果,尤其注重传统工艺细节的呈现。如《宜宾面塑》,87岁的宜宾面塑掌门人李烈光老先生,以面粉为主料,调和各色,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花鸟鱼虫等形象。在拍摄李老先生的《四川茶馆》《三国人物》《百帝图》《京剧脸谱》等享有盛誉的作品时,摄制人员把鲜为人知的技艺细节和制作精髓用细腻的特写镜头呈现出来,同时展现了李老先生精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充满对宜宾面塑手工技艺的赞叹和对李老先生跌宕起伏传奇人生的敬仰。
3.抓住富有情趣画面。非遗纪录片的对象是正在进行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存在、发生和发展始终依照着原有的规律进行。为了捕捉有价值、有内涵的画面,通常需要等待时机。如《四川苗族蜡染》,65岁传承人王力洪与孙女王茜一起蜡绘,王力洪手把手教,孙女依照外婆打好的点线填充花卉图案。然而,连画几朵失败后,孙女有些不耐烦,随手画起了人像。而外婆却完全沉浸在创作中,心移别念的孙女则在画布上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这两组画面对比编辑,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拍摄好写意空镜头。空镜头,是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犹如中国画的留白。当然,空镜头决不是与主题无关的镜头,它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延伸情感等多种表现功能。如《四川苗族蜡染》,运用“摇”手法,将传承人王力洪与孙女王茜蜡绘画面接入郁郁葱葱的竹林空镜头,营造出抒情意境,意蕴深远,令人回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记录:多机位拍摄立体化呈现
非遗有多种分类,除了传统民俗、传统手工技艺,还有民间音乐、传统美术等类别,不同类别拍摄有不同的要求。传统民俗类项目一般场面较大,参与群众多,过程较繁琐,时间持续较长,拍摄前必须充分准备,确定机位分工,做好场记,拍摄时时间、地点、人物名称等细致记录。如,《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属于传统民俗活动,场面大、人员多、时间长、表演稍纵即逝。为了完整记录,编导调动5台机位,从空中到地面,从宏观到细节,从整体到部分,从远景到特写,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加以记录与呈现,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扩展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又如,多机位拍摄《宜宾小彩龙》,小彩龙队多次重复表演,综合利用全、中、近、特等景别,最大限度确保表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展现:非遗项目与独特景观有机结合
非遗作为活态文化,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影响,尤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拍摄不能脱离当地的独特地域环境,尤其要拍摄好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女子踩桥》,详细记录了屏山女子踩桥民俗活动的全过程。不仅展示了女子踩桥活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呈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龙华古镇的历史风貌,穿插了世界最大立佛—八仙山大佛和清代的凉桥、老街等,使非遗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让人感受到女子踩桥这项特殊民俗活动的历史厚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