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拐点:广播未来的立足点
广播电台的新拐点已经来临,如何平稳度过拐点,实现“零损耗”的平台转换,并推动传统广播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广播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有分量的音频内容产品仍是广播电台最具杀伤力的王牌。制作适应高速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发展具有网络特质的音频传播模式,打造迎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主持人、编辑,将广播节目特点与时代融合,把优质内容转换到新的媒介平台,生产只为移动新媒体介质服务的窄播节目。
1.个性化
在信息爆炸时代,碎片化信息的整理与推送更能得到受众的青睐,也是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共通趋势。互联网为广播资源的无限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速度提升、传播途径优化,更专业、更细分、更集成的电台将形成。广播将完成从综合化,到窄播化,再到个性化的进化过程(部分新闻台除外)。相比较特色平平的大交通、大新闻、大音乐频率,个性化电台更具市场价值,这与“我是歌手”(专注在歌手)、“好声音”(专注在声音)、“Instagram”(专注在照片)等节目和应用蹿红的内涵相似,想在网络时代众多娱乐、资讯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专注、专一、专门的投入,在擅长的行业挖掘得比别人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度。
WIFI时代对好内容的要求更具体化、碎片化、细节化,对广播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合移动新媒体业态的主持人、编辑成为重要任务。
2.社会化
传统广电媒体一直占据着内容和渠道的优势。新媒体时代,因为收听介质的变化,开路广播不是收听唯一选择时,传统广电媒体正一天天失去渠道的优势。在最后的阵地内容生产上,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仍有门槛,而传统广播的内容生产将是无门槛产业。在政策层面许可的情况下,人人都是媒体,任何人可轻易介入。今年9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推出的音乐电台服务iTunes Radio是iOS7升级中的一部分,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电台。“蜻蜓.FM”每天也大量生产自制节目。
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广播电台需顺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善用受众使用移动终端的能力与热情,结合电台优势建立有效、便捷的新闻线索提供、投诉、评论、参与通道。具体而言,广播新闻类节目应构筑网络触角,充分把握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公开或半公开的情报的自媒体特性,将专业、敏锐的广播新闻嗅觉投放在受众身上,广泛吸收来自社会的情报,变客为主,将受众融入节目制作中去。吸收社会上优秀的语言类人才,将广播节目制作的触角伸向民间,允许一部分优秀的、具备专业能力的媒体人或专业人士进行电台节目的制作。广播节目制作可以借鉴、吸收“糖蒜广播”、“坏蛋调频”等播客的制作经验与理念,与其中优秀的节目合作,充分发挥民间达人的智慧,将节目制作得更生动、更接地气。江苏广播网(VOJS.CN)以及手机客户端(长江之声),已尝试由广播人和热心广播的社会贤达人员构成制作团队,生产专为新媒体服务的节目,探索更多适合移动、双向、窄播的节目。
3.专业化
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难题。互联网媒体首先是互联网,其次才是媒体。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几十年来一直以安全播出为宗旨,不具备新媒体开发能力,而新媒体的起步恰恰是从新技术运用开始。传统媒体此时面临客户端的选择困境。若借助大型门户网站的平台(微博、微信)进行二次开发,优点是推广速度快、风险小,但将失去后台大数据,永远受制于人。外包开发投资大、风险性高、推广速度慢,且后期跟进也是受制于人,因为新媒体的更新是以周为单位的。在此情况下,培养自己的新技术开发团队和项目经理势在必行。自主研发、控制源代码、不断升级、掌握大数据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互联网时代是永远的“进行时”,充满挑战和机遇,也充满着希望和风险。今天媒体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客户端的竞争,而是生态圈和生态链的竞争,是整个网络时代生态环境、数据、流量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