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砅善�鏍峚痔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現代化理論視角下媒介與公眾科學素養之關系

范晨虹 謝方芳

2014年05月06日14:5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現代化理論行為學派的開拓者英克爾斯認為,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和價值目標。科學素養是衡量人的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民眾科學素養較低,同時大眾媒介又是我國民眾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作為公眾“現代人格”的“放大器”,媒介在培育公眾的科學素養、促進公眾的現代化人格養成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歷史擔當,因此媒介應努力提升自身科學素養水平,並開拓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現代化理論﹔科學素養﹔大眾媒介

一、現代化理論概說

建設現代化的國家,需要現代化的國民。現代化理論行為學派認為現代化必然涉及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改變,強調人的現代化。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認為,一個國家,隻有當其民眾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人格,隻有當其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獲得了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能真正稱為現代化國家。隻有其民眾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質實現了由“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才可以說其國民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培育,這個國家的現代化才能夠實現。

英克爾斯認為,人的現代化並非現代化過程結束后的副產品,而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中山大學鄭永廷教授在《人的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指出:人的現代化就是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人的全面、協調發展的狀況與過程。人,既是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又是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人的現代化”既指一個過程,也是指一種應具備的素質。當今世界,每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目的都是使其全體國民獲得幸福康樂的生活。這一點從本質上來講,即一切社會發展的起點和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實現人的現代化。在我國,尤其是向信息社會轉型的客觀現實情況下,13億民眾的現代化無疑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邏輯起點和價值應該。

二、科學素養是人的現代化素質的重要內容

關於人的現代化的衡量指標,不同學科、不同流派有著不盡相同的闡釋。從筆者的文獻梳理過程來看,學者們對人的現代化的特征都是從多維視角進行理解和把握的。在英克爾斯提出的12項構成了人的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現代化素質中就有“尊重科學技術”的一項指標,學者金奇指出的人的現代化具有的12個方面的內容中也提到了“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共存”的內容,可以看出,盡管學者們對人的現代化的特征闡釋所倚靠的學科背景和社會環境有所不同,但是“科學素養”是大家共同認可的人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如今,科學技術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深度與廣度,參與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及思維方式。科學雖然不是每個人的職業,但它卻實實在在地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民眾的科學素養水平既會影響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又會影響其自身的生活質量。

縱觀30年來世界范圍的科學素養研究,科學素養的概念經歷了不斷精確化與可操作化歷程,從成人層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推進過程。郭傳杰、湯書昆在《公民科學素質測評的理論與實踐》中做了如下闡述:強調基礎教育的科學素養概念來自於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其對科學素養的定義包括:擁有科學知識及運用科學知識識別科學問題、獲取新知識、解釋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推理的能力﹔對科學作為一種人類知識和探究形式的典型特征的理解程度﹔了解科學技術形成物質的、智力的、和文化的環境的過程﹔參與科學和進行科學思維的意願。

另一個層面的定義強調可操作性。一般來講,美國學者米勒(Miller)的觀點接受度較為廣泛,他認為公眾科學素養應該包括三個相關維度:(1)個人知識的詞匯量足以閱讀報紙或在雜志上競爭(competing)的基礎科學概念﹔(2)能夠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或本質﹔(3)某種程度上理解科學技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然而時至今日,學術界對於“什麼是科學素養”仍然沒有一個定論,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仍在不斷探索,尋求科學素養概念的新突破、新發展。2006年3月,我國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下文簡稱《綱要》)中提出了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公民科學素養”的概念。《綱要》明確指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判斷公民是否具備基本的科學素質,一般有以下指標:是否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是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是否樹立了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因此,科學素養不僅成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眾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