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媒體人的科學素養,實現傳播主體的專業化
在大眾媒介促進公眾科學素養的過程中,媒體人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美國對其科學傳播和互聯網的一項調查,如果能夠雇佣到有新聞工作背景和技巧的記者來採訪和編輯科學信息,則向公眾傳播科學的能力將會加強。目前,科技記者的科技素養尚未達到一定的高度,究其原因在於:知識的結構性不足導致的科學素養不高。從事科技傳播的編輯記者普遍缺乏對於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一些基礎的科學定理定律和基本的原理掌握相對匱乏。再者,是缺乏科學態度和學習的意願。目前新聞業態是媒體間的競爭激烈,一方面,媒體提供給編輯記者的周期性培訓和再教育越來越難以保証﹔另一方面,許多媒體對編輯記者進行量化考核,奔波和疲勞成為生活常態,一線採編人員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學習。
所以,作為合格的媒體人應該具備的一是和普通公眾一樣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二是具備科學精神。科學精神來自於人類在追求和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理性思維和實証傳統。三是媒體人應具備思想和視野前瞻的素養。(作者簡介:范晨虹,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媒介與社會研究﹔謝方芳,新華社陝西分社新媒體編輯部副主任,主要從事新媒體業務研究。)
參考文獻:
[1] (美)阿歷克斯?英克爾斯著.殷陸君譯.人的現代化——心理?思想?態度?行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增訂版)[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4.
[3] 郭傳杰,湯書昆.公民科學素質測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 鄭永廷等.人的現代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王蘇華.提高國民科學素養是新聞媒體的職責[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5).
[6] 徐立永,徐若菲.大眾傳媒對公眾科學素質的導向作用探究[J].科技傳播,2009(8).
[7] 金奇.人的現代化素質略論[J].北京社會科學,2002(2).
[8] 潘煜.科學鬆鼠會的傳播特色及其傳播效果[J].科技傳播,2010(2).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