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8期

基于国内短视频行业发展的思考

刘儒田
2018年10月18日09:33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一、短视频行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根据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53 亿,较 2016 年底增加 5734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 2016 年的 95.1%提升至 97.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4.22 亿,较 2016 年增长 22.6%[1]。

移动短视频,是指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时长 5~15 秒的视频,可以快速编辑或美化并用于社交分享的手机应用[2]。以其视频时间精短,易于编辑,快速分享为显著特征,短视频最先诞生于2011年的美国:V iddy 于 2011 年 4 月 11 日正式发布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产品。此后,国外主流的短视频软件纷纷兴起[3]。时隔一年后,国内两款手机软件:秒拍与快手“试水”短视频行业[4]。而后伴随着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的不断膨胀与当时的“4G”移动通信技术阶段,短视频行业也在互联网市场上不断地“突出重围”:2012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碎片化时代的用户习惯养成,各类移动端短视频产品开始纷纷试水,秒拍、美拍、快手等平台逐渐突围[5]。

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态势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探讨:从现实业态图景中把握短视频的多重价值,有学者基于其新型媒介技术实践的现实,采取创新转嫁、引渡等方式,思考如何使短视频更好应用与服务现在的传媒产业链:梁伟分析借用短视频形式的人民论坛网《来理论吧》的节目效果,提出开辟议政节目类型的新思考;孙翔扎根于平台实践,总结“梨视频”获胜经验;常江等更呼吁“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局限于短视频新闻领域,而会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实践逻辑。”[6]接纳并拥抱“短视频”也在逐渐成为一种媒体行业“专属时尚”。

从宏大范式而入进行系统叙述,运用理性探微分析,关照现实的同时并延伸未来:王晓红等考虑“在嵌入式传播中,移动短视频的社交力量引人注目……”是否会限期更广范围内的新媒体市场竞逐浪潮[2]。短视频的流行不断地引发消费市场的大规模技术投资、生产扩容、营销增点。“现时代既是去魔的时代,又是一个着魔的时代,着魔于技术及其不断的进步。”[7]对短视频的继续考察,一些学者尝试开掘出“走热现象”掩盖着的非理性问题:例如对今日头条旗下的短视频平台产品逐渐走向媚俗、恶搞、俯就、崇拜方向的批判:“归根到底是各路资本在流量、内容变现背后的利益链。对今日头条的低俗内容进行整改是必要的,但更该正视的,是内容平台、直播平台、视频平台,不应被资本无度裹挟。”[8];从具象个体沉迷“短视频”叙事风格到社会整体陷入“短视频”消费快感层面,学者纷纷尝试挖掘与纠正“短视频热潮”所包含的“视频素养”“视频规制”“视频消费”等方面的缺陷。

二、沉浸的环境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进入沉浸传播的时代,承袭电子传播时代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征,人自身与信息技术不断地相互渗透,技术取鉴生理心理快感的合理内涵,助推沉浸当下的社会。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型媒介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沉浸”属性。何谓“沉浸媒介”?李沁定义为:“不仅具有独特的技术本体、客体、过程、知识和意志等,而且也是媒介本身,是新生代的媒介,都具有使人进入沉浸感的特征[9]。”

现代生活意义一个美好维度是:智慧的、理性的科技力量实践着我们思考出的想象之境,并变为一种“沉浸”的可靠理由背景。短视频作为一种“技术沉浸”“内容沉浸”的结合产物,从外到内积极迎合并降低着感觉阀限。

(一)“技术沉浸”

“短视频”强烈依赖于现代数字技术,通过组织融合等手段,在其创作与分享的进入标准上一再简化,通过降低用户对技术学习难度来占据其碎片化时间内的宝贵精力,不断地变造着人们的注意力与流量的神话。

目前的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一般提供简单的剪辑、字幕、配乐和特效相框等美化功能,近乎“傻瓜”式的操作让“技术小白”享受着全自动或者半自动技术服务的同时,获取高饱和度的愉悦快感。联通大数据于2017年12月发布的APP沃指数排行榜显示:在户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以615.54MB大幅领先于510.57MB的微信、489.92MB的哔哩哔哩动画等APP,继续稳居第一[10]。快手首席技术官陈定佳坦言:“想要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在技术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AI和音视频等技术帮助用户尽量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同时还要做更精准的推荐[11]。”“短视频”在技术方面苦心孤诣进行投资升级,助力当下的沉浸环境逐渐拓展延伸边界。

麦克卢汉曾言:“媒介是人的延伸”,如今数字技术的延伸也不再仅满足于延伸扩充人体的感觉器官的体验效果,AR技术、VR技术等在模拟刺激神经愉悦方面大放异彩。2016年6月,柳岩第一次开通VR直播。在自赋“名人效应”与“VR直播模式”情境力场下,直播开始仅30分钟,关注用户已超过400万人,两个小时的直播共600万人同时在线互动,各种礼物刷屏不断[12]。新型技术也在试探进军人类意识模拟阶段。

如果说之前的“沉浸视听”是停留于充实感官层面的浅层思考,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沉浸意识”的纵向深度开发规模。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互联网市场主体不懈探索着技术触及意识的可能,苹果公司推出Siri对话机器人,百度推出“小度”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否在未来“与人同欢”?但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现在的智能技术已经起身于感知阶段,正在努力向认知阶段拔高技术魅力。要达到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视频”之热重现狄俄尼索斯的狂欢场面,将“众娱”置入技术提供的模式场景,进行淋漓尽致的表演。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