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闻传播学十大研究热点话题述评
摘 要:2017年新闻传播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以及传媒生态的影响下,有着新的发展和走向,在过去旧的话题基础之上,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梳理整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学界思考分析和新闻业的突出事件,认为2017年新闻传播学发展具有包括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后真相时代、互联网舆情等以下十个热点话题。
关键词:习近平的新闻舆论思想;后真相时代;互联网舆情;美国大选的传播方式;媒介融合;VR新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6-0078-03
一、引 言
当今时代正处于变革发展的新时期,思考2017年新闻传播的热点话题在结合这一年中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传播业的大事件,也应当放在时代的背景下进行考量。政治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论断为新闻工作指明着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内的媒介技术蓬勃发展带来传媒生态的改变,随着“互联网+”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智能化的传播生态下对于传统媒体的的转型出路、媒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在这种新媒介、新技术层出不穷,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在网络讨论空间中积极参与表达在在带来平等、多元和开放的同时也呈现出“情绪在前,观点在后”的“后真相”特点,由此演化出“江歌案”“红黄蓝事件”等网络舆情事件中的网络谣言、虚假新闻。在这一系列特别以美国大选为代表的事件中,社交媒体的推进,传统媒体的失灵,报道的错位和缺失也引发学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反思和追问。由此以来,深入贯彻好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思想,是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的重中之重。
二、2017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述评
1.习近平的新闻舆论思想的进一步解读
在2017年1月的瑞士达沃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世界瞩目的重要演讲,表明中国的国际领导力和话语权正在上升,在变化中的国际舆论格局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有了新的内涵和突破。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更需有新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性的话语体系与之相适应。习近平的新闻工作思想自去年至今年依然是新闻传播界的热点话题,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少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创新发展做了解读。
尹韵公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新突破新进展》中谈到,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要义,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大势及其相关的传媒背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的影响着新闻领域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1]。
2017年是“2·19”讲话的一周年,“2·19”讲话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不少学者围绕总书记讲话内容再度出发进行深入探讨,田宏明在《新闻舆论工作“道”和“术”的统一——重温习近平“2·19”重要讲话精神》中明确指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特征。此外,林如鹏、支庭荣在《习近平新闻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大创新》中,围绕着“五个事关论”“48字职责使命论”“四个讲清楚论”“融合发展论”“九个创新论”和“四种角色论”进行解读,认为充分体现了继承、弘扬、发展和创新的统一[2]。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不是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面对实际问题,应充分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对于新闻工作的意见和指导,在了解时代特点和人民需求以及认识新闻媒体独特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引导力”和“传播力”。
2.后真相时代成为新话题
“后真相”(Post-truth)这一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92年。“Post-truth”首次被美国《国家》杂志(The Nation)用来描述“水门事件”“伊朗门丑闻”和“海湾战争”等事件的共同特点[3]。2017年以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爆发,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事实让位于情绪,观点让位于“口水”“后真相”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胡翼青的《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危机》通过分析西方语境下“后真相”的表现及影响,认为“后真相”现象突破了政治领域,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4]。全燕则在《“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研究》中指出“后真相时代”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信任异化[5]。
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技术和权力的介入,使“谎话、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络上肆意流传,甚至有人将“社交媒体”时代等同于“后真相时代”。面对一系列问题,怎样建构社会现实,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重塑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是“后真相时代”下传媒业理应思考的问题。
3.互联网舆情问题持续成为焦点
舆论、舆情通常是指是人们对于涉及公共事务且与自身利益相关事件的意见集中表达和反应,处理好舆情事件关系到民心所向和社会稳定,因此舆情问题一直为新闻传播领域所关注。
黄楚新,王涵在《新传播环境下的舆情特点及挑战》中从新传播环境出发,认为移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关注最新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很容易在瞬间引发社会热点话题[6]。关于网络舆情的治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其中吴旭红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范式的转变与创新》中从公共管理的的角度,对舆情的监管治理机制、治理手段和方式上提出建议[7]。互联网舆情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网络传播环境的复杂带来对于传统舆情应对策略转变的要求,舆情监测和管理的挑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