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2期

新媒体语境下数据新闻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策略

范久红
2018年03月29日10:3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数据新闻被认为是新闻业发展未来。文章从数据新闻的传播形式、创作主体、内容选题、数据来源等方面探究其传播现状,并从注重受众需求,提高服务意识;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深化新闻内容;追踪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论;培养专业的数据新闻人才,构建专业团队;开发数据新闻移动端,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提出其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数据新闻;传播现状;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2-0025-03

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1],包括文本、图片、数字、图表、音频、视频等信息。

运用数据新闻进行报道由来已久,最早要追溯到1821年,英国《卫报》一篇关于曼彻斯特在校小学生人数及其年平均消费的报道[2]。由于收集数据的渠道及数据处理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这种报道方式并没有大量运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越来越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数据新闻快速发展。2009年年初,全球数据新闻的先锋英国《卫报》在网站上创建“数据博客”栏目[3],开启了媒体数据新闻实践之旅。在数据新闻报道方面我国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生产出很多优秀作品。纸媒方面如《南方都市报》推出了《数据》栏目 、《华西都市报》推出了《华西数据》栏目;电视媒体方面,央视连续推出了大数据节目《两会大数据》《数说命运共同体》以及与百度共同合作的《据说春运》;网络媒体方面,四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数据新闻栏目,新浪创办了“图解天下”、搜狐创办了“数字之道”、网易创办了“数读”专栏、腾讯创办了“数据控”专栏;一些新闻网站也纷纷加入到数据新闻实践队伍,如新华网的“数据新闻”、财新网有“数字说”、澎湃新闻有“花边数据”、人民网“图解新闻”等。

近年来,数据新闻这一报道形式在各大媒体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与欧美国家的数据新闻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就我国数据新闻传播的现状及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一、数据新闻传播的现状

(一)数据新闻的传播形式

1.可视化

所谓的数据可视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新闻数据转化成数字图像在荧屏上显示出来的形式,通过对新闻的图像化处理,新闻不再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是以可视化的形式向公众传达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4]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将冗杂的数据信息以及错综的关系链以形象、生动、简单的方式呈现,提升专业新闻的“阐释”效果[5],使新闻题材更具吸引力,如澎湃新闻网在2016年两会期间推出的《最近十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说了些什么?》。这篇报道中运用时间轴、气泡和图表等形式展现11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气泡的大小在横向上可以看到同一热词从2006年到2016年其在政府报告中被提到的频次变化,在纵向上可以看到同一年政府报告中出现的不同热词被提到的频次变化。同时,新闻报道中还统计出每年政府工作中出现频率低但能反映当年关注热点的热词。澎湃新闻网用这样简明直观的数据图表梳理出11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和变化以及人们每年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国内用得比较多的可视化形态有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的常规图表;表格、地图、时间轴、文字配图、信息图、泡泡图、人物关系图、词频图等,但多以静态为主。

2.交互性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局面,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主动接受信息同时还通过转载、评论等互动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和生产过程中。电子媒介的不断发展给数据新闻实现交互性提供了运用的平台,H5、Flash等软件及程序给交互性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的基础上,交互性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记者使用数据图表讲述错综复杂的故事,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同时,交互性设计可以让用户主动参与信息获取和讨论的过程,增加用户交互式阅读的体验,激发公众对公共议题的关注与讨论热情,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央视网在2016年两会期间推出的《 治国有‘数’:习近平‘这三年’》,统计了习近平三年来的治国措施,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新闻利用交互手段,综合运用静态图表、动态图表、照片、时间轴等可视化形式简明的解读了习近平三年来的治国方针和政策。“十个数字”板块,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型和正方型及数字构成一个整体形状,当用户把鼠标移动到相应数字上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下拉的浮动窗口,窗口中的内容即是对这个数字的含义进行阐释。这样的交互性设计增加了用户使用体验感和参与感,更能激发用户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意动画

数据新闻传播中的创意动画是将数据新闻信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呈现给受众。创意动画目前在国内媒体数据新闻实践中使用得还比较少,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十三五之歌》和《动画解读十三五发展理念》。《十三五之歌》以2015年核心议题为“‘十三五’规划”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为背景,向人们阐释了什么是十三五、谁在规划、如何制定、如何执行十三五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意义等。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朗朗上口的节奏让人不自觉的跟着哼唱时,“十三五”这个词就潜移默化的被我们熟悉接受。《动画解读十三五发展理念》共5集,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动画形式,通过动画中的两位主人公在不同故事场景中的互动,深入浅出为受众解读了“十三五”规划中所阐述的五大核心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意动画用简单直观的动画形象将复杂内容简易化,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形象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也降低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理解的难度,使受众能够有效读懂并掌握新闻信息。

(二)数据新闻的创作主体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目前是我国数据新闻的创作主要主体,也是我国数据新闻的主要传播平台,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高校、研究所、社会团体及个人所发布的数据新闻产品。2012年“大数据”引爆舆论话题,国内网络媒体也开始纷纷试水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新闻生产。由于国内网络媒体没有正式采编权,其所发布的新闻以转载分发传统媒体的新闻为主,网站独立创作的内容较少。这也正是促使网络媒体进行数据新闻生产的原因之一。我国较早使用数据新闻媒体主要是以四大门户网站腾讯、网易、新浪、搜狐为主的网络媒体。搜狐在2011年5月就推出“分税制下的‘财政样本’”[6];腾讯在2012年4月推出首条数据新闻“还有多少东西是工业明胶做成的”[7];网易2012在1月推出“王朝既倒:关于柯达公司的十个数字”[8];新浪在2012年6月推出“两会微数据——微博上最被关注的内容”[9]。随后,各网络媒体纷纷推出数据新闻栏目。相较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数字新闻报道起步较晚,直到2013年部分传统媒体才试水这一报道方式。2013年5月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网推出第一条数据新闻“盘点走进中央党校的国际政要”;财新传媒旗下财新网在10月成立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央视直到2014年春节期间与百度合作推出“据说春运”等数据新闻节目。

(三)数据新闻的内容选题

一条有价值的新闻通常需具备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10]。因此,数据新闻的选题不仅要适合用数据来表达,还要具备这五个特性。由于数据新闻制作周期长,时效性比较弱同时对数据的依赖性大,因此题材选择方面有限[11]。同时数据信息的可获取程度、价值及意义会对数据新闻选题范围、报道深度有着直接影响。目前国内的数据新闻主要涉及国际报道和国内时事解读,关注重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大新闻也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软新闻。

(四)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

获取数据,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统计是数据分析和呈现的前提,也是新闻质量的重要保障。数据信息按照获取的渠道和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主要是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观察法等方法所获取和收集的数据信息。如2016年腾讯新闻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大数据报告——《“生”意:中国人“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报告》就是由腾讯新闻《事实说》根据2016年1月28日—2月2日投放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的问卷调查数据所生产的数据新闻。二手数据是其他媒体或者机构已经整理出来的数据信息。相较于一手数据的获取费时费力,二手数据的可用性较强、获取成本较低,我国网络媒体的数据新闻多使用的二手数据信息。由于这些二手数据是其他媒体或机构出于自身特定的目的整理出来的,有可能会导致数据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无法保证。同时由于媒体没有做数据调研,容易找不到合适的叙事方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呈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新闻的发展。由于获取一手数据取得时间长,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还是以二手的数据信息为主,少数是由媒体根据特定选题和报道目的、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所采集的一手信息。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