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转型升级的叙事学解读【3】
三、叙事策略:悬念的放大与前置
在叙事学中,悬念的使用被当作一种惯用的叙事策略,指的是“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情节的发展处在一种捉摸不透,并能够激发受众高度兴趣、好奇心以及期待的状态。”⑧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受众注意力成为了更加稀缺的资源,电视节目转型时对于悬念的运用,也是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受众对电视节目黏性的法宝。
在电视纪录片方面,“互联网+”语境下,悬念的运用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电视纪录片来说至关重要。使用悬念,可以有效地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通俗地讲,悬念叙事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电视中主人公或画外音解说员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然后在情节的发展中慢慢解开问题。以此来突显故事情节的悬念性。⑨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纪录片的可观赏性,摆脱长期以来电视纪录片带给观众的平铺直述、枯燥乏味的印象。悬念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观众可以随着纪录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产生回味无穷的意味。同时,观众容易对悬念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尤其是那些出乎意料的震撼,总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这种叙事策略的运用不只运用于探秘类纪录片,在很多人文类、风景类纪录片中同样可以运用,这就需要借助于视听语言的有效运用,强化影片的悬念特质,增强吸引力和震撼性,提高艺术美感。例如,在一些人文风光类纪录片中,用慢镜头表达深层次的含义,在叙事性强的纪录片中用比较快的运动镜头或多镜头的切换来制造悬念,直接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情节的起伏效果。在剪辑中加入特效,采用抑制型镜头等,使气氛迅速紧张起来,有利于吸聚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探索故事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
在真人秀方面,悬念运用的关键是如何使观众处于一种期待的状态,这对于在“互联网+”时代的电视节目转型来说,尤为重要。要想抓住日渐稀缺的受众注意力,就要在真人秀节目中增加对于悬念的设置,徐岱在《小说叙事学》一书中,把叙事的结构关系归纳为四个方面:顺序、反差、间隔和比例。其中,间隔就是指“属于同一故事链的各个事件之间相衔接的距离”⑩。从这个方面来说,悬念的形成机制就是有意地制造问题与答案之间的间隔,使故事的前因与后果之间产生距离。如湖南卫视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节目的开头会播放一段本期节目的预告片,将节目中的看点以悬念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观众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收看,而在每播完一段后,在插播广告前,还会将下一段的看点以预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防止因为插播广告而造成的受众注意力流失。而另一种悬念的设置就是在暴露矛盾冲突之后,通过隐没冲突双方之一方的信息,对冲突双方的实际情况秘而不宣,就会使矛盾冲突带有神秘莫测、难以预料的特点,冲突的最终结果也因此越发受到观众的关注并且在节目中呈现出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于是形成悬念。?浙江卫视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更是在之前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剧情的设置,在游戏的过程中设置了外族人、内奸等人物角色,以寻找这些外族人或内奸为悬念,以撕掉他们的名牌作为节目进展的推动力,这样,真人秀节目就在跌宕起伏中进行,在提高节目观赏性的同时也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
在影视剧方面,“悬念”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经自豪地说悬念这一领域是完全属于他一个人的。虽然这句话在今天看来过于绝对,但是讨论悬念的运用总是离不开这位大师。在悬念的设置上,电影和电视剧是有着很多相通之处,电视剧编剧的常识经验是,一剧开始三分钟必须抓住观众眼球,每十五分钟就应该出示一条振奋人心的悬念,否则就可能使观众丧失兴趣,更换频道。这种作用就如同本雅明对小说悬念的功能点化:“贯穿小说的悬念很像壁炉里抽的火焰熊熊燃烧、摇曳升腾的风。”?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要放置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那么如何抓住受众眼球成为了电视人最为关心的一环。在电视剧的播出过程中,为了能够保持受众黏性,每一集电视剧都是在发展最紧要的关头戛然而止,这实际就是在情节上给受众制造了悬念,培养了观众的约会意识,让观众在第二天能够准时收看电视剧,正如美国剧作大师罗伯特·麦基所说:“你不是靠给予信息来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除了那些为了便于观众理解而绝对必须的信息。”?
结束语
“互联网+”作为热点议题,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媒介生态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不断对电视节目进行转型升级就显得格外地紧迫和必要。我们要学习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模式、叙事人物、叙事策略以及其他方面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在渠道创新的背景下,在体制创新的环境下,不断进行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更好地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注释:
①方毅华.新闻叙事导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66
②[俄]波利亚科夫.结构—符号学文艺学[M].佟景韩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60
③赵晖.从“互联网+”时代IP“热”反思原创力的衰竭与重建[N].光明日报,2015-12-14
④田进.在新起点上开创电视剧新局面[N].综艺报,2015-12-10
⑤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⑥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0-61
⑦李雪昆.中国故事,广电人怎么讲?[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2-02
⑧林骧华.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440
⑨田征.悬念叙事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4(5)
⑩徐岱.小说叙事学[M].商务印书馆,2010:76
?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悬念形成机制[J].新闻界,2007(5)
?[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M].陈永国,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07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91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