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4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论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实践的重与轻

孙彦 洪超?

2015年05月06日17:0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及学校教学实践现状并不乐观。在众多涉及新闻教育实践的文献中,对于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存在“轻实践”现象,亟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也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存在“重实践”的现象,需要淡化“实践”意识。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及结合观察,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作以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关键词:新闻学;新闻教育;实践课程

一、引 言

自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新闻学研究会开始,我国新闻学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惨淡到繁荣的过程。不管从办学规模还是教学现状来讲,用“突飞猛进”这四个字来形容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的发展恰如其分。近年来,新闻专业俨然成为了我国高考考生以及研究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据2008年统计数字,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点已经达到近900个(截止2008.6)。其中新闻学有267个,各类在校人数有11万人之多[1]。不但新闻学教育规模在扩大,而且高校更加重视新闻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学科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1997年,新闻学从文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级学科;2004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哲学社会学科之一。

在我国,新闻学教育包括新闻史论、新闻理论以及新闻业务三个版块知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闻史论是新闻学的研究基础,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研究核心,新闻业务是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研究新闻史论和新闻理论的目的和归宿是更好发展新闻业务,新闻业务的研究是对新闻理论的实践,因此三者之间缺一不可。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针对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均开设相应课程,涉及三个知识版块,而且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新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实践”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实践教学课程是新闻业务在新闻专业教学中的体现方式之一,是培养新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笔者在阅读新闻教育文献时,发现诸位学者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新闻学教育中存在“轻实践”现象,因此亟待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以此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弱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意识,防止将学生培养成技工,而非新闻媒体工作者。

那么在新闻教育中,到底是应该加强实践课程教育,还是应该弱化实践培训?笔者将在下文中对于学者们的观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回答在新闻教育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实践”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的“实践”是指高校新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观点1:“轻实践”——亟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

纵观我国现行的新闻教育模式,与美国新闻教育模式颇为相似。美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869年的华盛顿大学。在开办之初,美国的新闻教育受到以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等人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威廉·詹姆斯认为“实用主义是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实用主义是一种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即实用主义可以用来调和形而上学无休无止的争吵。也是‘试图通过概念探索其实际效果来解释一种概念的方法。’他进一步强调,实用主义的方法就是追求真理的实际效果。[2]”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美国的新闻教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实用”才是美国新闻教育真正的代名词。值得说明的是,美国的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其中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正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的高端人才。

按照当前我国新闻学教育模式,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事实是业界、学界普遍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新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实践能力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我国新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模的发展超乎想象,但是人才质量却并不如人意。从业界的反馈来看,我国新闻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弱、实践技能差。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加强我国新闻专业教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笔者认为,诸位学者提出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新闻业务作为新闻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在新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即用人才。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换言之,对“实践技能”的重视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从业界来看,由于目前我国新闻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因此如果具有较好的实践技能的学生,相对更容易快捷地获得一份工作。

另外,学者提出“加强实践”也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新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分析原因,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中出现“轻实践”的现象主要是由办学理念和办学现状造成的结果。首先,传统观念制约新闻学实践教学的开展。从新闻学在我国开始创办以来,传统办学观念一直认为新闻学属于“文学”门类,并延续到现在。尽管新闻学在1997年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但是“文学新闻学”思想并没有因为新闻学成为一级学科而根除。所谓“文学新闻学”是指“新闻学教师和新闻教育管理者正在用文学的理念、文学的思维方式来从事新闻学教育与研究,新闻学教育与研究变成了文学教育与研究。[3]”正是“文学新闻学”思想的根深蒂固,造成我国新闻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其次,办学现状造成我国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践设备两方面:1.缺乏教授实践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是否具备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直接反映。而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的教学实践教师十分紧缺。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导致:首先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开展相对较晚,许多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其次是我国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从根本上堵住了从业界引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进入学界的路子。2.缺乏教学实践设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传统思想里,人们仍然将新闻学定位为一门文科专业,而并非是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没有必要在实践课程方面投入过多财力;其次,要保证实践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必须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实验设备的购买。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因此难以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完善齐全,进而难以保障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

新闻教育的“轻实践” 现象与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有所背离,并不是学界、业界所希望的。因此,我们要寻求解决方案,对“轻实践”现象着手解决:首先,加强对实践教学课程教师的培养及人才引进。由于学历限制,非博士学位的业界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学界为学生授课。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取消这一限制。同时,各个学校定期举办实践培训课程,请优秀的媒体人士为学生及教授讲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技能;第二,学校可以将教师直接送到业界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此外,学校可以将具有较好实践技能的学生留校,继续培养。同时,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开辟实践平台,以保障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下一页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