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2期

用讲故事手法写出的一篇通讯佳作【2】

——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刘保全

2014年02月26日14:02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第四,要讲得富有情感。

白居易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现出来。”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吴冠中说:“艺术是疯狂的感情事业。艺之高低系于情之真伪。”由此可见,“情”是人的一种社会生理本能,是一种历史沉淀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文化构成的必然。而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表现”,“最高的艺术境界是对情感的审美表达”。

情到深处方感人。作者所讲的故事要能感动人,就必须富有情感。这篇通讯在以情动人方面是成功的。如文中写的:

△“1936年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月满13岁。”

△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

△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说:‘咱那儿子走了!’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

△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

△老儿子对我说,“老爹,我最后一次求你,找人说句话,让我进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安分局”。我摇摇头。结果,老儿子被分到鞍山郊区一个分局,当上了一名侦查员。你知道干这行很危险,我天天担心。

△告别余老时,余老和记者来了个拥抱。他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紧紧的、紧紧的,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通过上面讲述的余新元当年参加红军时的激情,与雷锋、郭明义及小儿子的战友情、父子情,还有与记者的同志情,通讯的主题思想——余老对红军精神的坚守和传承、四位不同时代英雄的人格魅力便跃然纸上,并融入读者的心灵,让人觉得震撼。

谈点不足,那就是通讯中每个小故事用一大自然段讲完,每段三百多个字,显得有些太长。让人读起来、听起来觉得有点费劲。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运用短段落即一个意思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不得超过两个句号,这样在行文中段落之间的启承转合,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富有变化,让读者、听者轻松省力,朗朗上口,兴趣盎然,不感觉到累,其传播效果会更好。瑜中微瑕,写出来供欲拿中国新闻奖大奖之后来者以为镜鉴也。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昱(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