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林类高校校报的特别功能
以农林类高校校报的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报在农业新闻传播中来说,除了有统一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农业院校校报还有一个根本宗旨就是为国家的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把最新最快最前沿的农业科技知识带给广大农民朋友。虽然对于农林类高校宣传部门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他们是一群非职业的传播者,但却是最直接接触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群新闻工作者,由于宣传报道的线索主要来自校报工作人员接触的日常信息,因此他们需要多下基层,经常与田间地头和实验室里的农业科研人员接触,认真听取每一场农业科技报告和会议,时刻关注国家颁布的农业相关政策,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做好农业科技新闻的传播。
如何才能更加做好农业新闻传播?这需要传播者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广泛的知识面,在宣传报道中力戒“专家腔”“知识腔”,要勤下基层,多跑乡村,多和当地的农民交流,甚至生活在一起,深刻体验生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非农林水学科背景的传播者要注重多学习以农业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的百科知识,多了解这些专业的知识领域和专业基础知识,比如作物栽培、作物遗传、生物技术和农业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作为传播者,还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
农林高校校报中的农业科技报道通常有农业科技人物类和农业技术推广类两种。农业新闻和其他新闻类型一样,本质是信息,具备一切新闻的特征,除此,农业新闻报道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农业新闻要有高度的求真性、明显的季节性、突出的地域性还有通俗易懂的理解性等,这些都是农业新闻的鲜明特征,需要传播者在宣传时注意把握[4]。
农业科技人物类报道是指对以农业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责的科研人员的报道。这些科技人物既有农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理论工作者,也有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实际工作者,他们以农业科研为主要任务,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农业科研能力,是农业科研活动的主体和攻坚队。在宣传报道中要注意典型人物是以其精神感染人,对于农业科技人物的报道不能过于拔高或过于谦虚的贬低,要实事求是的选用不同的细节,从多方面突出主人公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可贵的品质,让人物鲜活起来。
每一个在农业科研中取得进展的专家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背后有无数感人的故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报为例,在校报宣传中对小麦专家李振声、王辉等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宣传,让读者明白了一个成功的小麦品种背后饱含了多少艰辛与不易。还有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一系列宣传,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他们的报道,能向社会彰显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气质,对于鼓舞农业科研工作,激励学生学农、爱农,弘扬社会风气,彰显社会正能量都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类报道是用新闻的形式向某一地区的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可推广的农业科研结果、先进的典型等。这种形式常常与依靠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农业推广体系结合起来。农业科技推广不仅要求农民明白、理解,产生认同感,还要求农民能够准确掌握农业技术、成果、经验等,实质也就是用新闻的力量改变农民的原有态度,原有生产方式,形成支持新生事物的新态度。从传播内容来看,以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为主,从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用农业科学技术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因此,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类报道宜采用典型示范的形式,侧重知识的精确普及,报道中要说明农业技术使用范围,各种技术指标,应用前景、增产幅度、注意事项等,以便农民朋友学习采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特色就是构筑一条政府推动下的“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成功突破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与校报长期以来对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业技术的深入宣传是密不可分的。校报的一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农业科技信息前沿也为社会媒体的宣传提供了来自基层的生动素材,很多社会媒体,比如《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等科技类报纸刊登的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报道最早都是刊发在学校的校报中,比如对白水苹果、眉县猕猴桃、阎良甜瓜等农业科技发展的信息报道最早都刊登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报上,农业科技信息通过校报这一媒介渠道走向更为广泛的宣传平台,使得农业新闻传播走得更远,发挥更大的效力,为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比如该校推广试验示范站巡礼报道系列,校报一线工作者就用细腻的笔触,深入基层的采访素材,向受众刻画出了科技致富的一幅幅画面,这些又通过更为广阔的宣传平台让全国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受众了解了该校的农业推广工作。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农林高校校报的发展始终要立足于“农”,用不同的宣传报道形式,拓展报道的前瞻性,在农业人物报道、农业技术推广报道上下功夫,注重特色竞争,开拓校报崭新的传播局面。除了农业专业学术的全方位报道,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实现全面转型,使农林类高校校报真正成为传播农业知识、提供农耕文化的有效载体,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杨远远,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应用新闻学及校报编辑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舜.高校校报: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的交集[J].新闻知识,2012(7).
[2] 张娜民.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刍议[J].当代传播,2008(2)
[3] 李秀芹.论高校新闻传媒的育人功能[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3)
[4] 刘继忠,牛新权,刘玉花.农业新闻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