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广电公共服务,从补缺型与覆盖服务型向普惠型与内容服务型升级
十多年来,以重点惠民工程为抓手,以农村为重点,广电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必须推进广电公共服务升级。
(一)从补缺型向普惠型升级
村村通工程主要是针对广播电视信号盲区,属于补缺型服务。从2011年开始,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启动,目标是实现户户通,为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提供4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入户,从而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在电影方面,在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后,国家又启动了县城数字影院建设,要实现城乡电影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开始由以地域为目标向以人群为目标转变,为城市里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电影放映。这些进展都表现出普惠型特征。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使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成为普惠服务,实现对全体国民的全覆盖。
(二)从覆盖服务型向内容服务型升级
长期以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覆盖网络方面,强调的是“通”,村村通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传输覆盖网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农村放映服务覆盖网络。随着覆盖服务网的基本形成和农村群众对广电服务适用性要求的提高,节目与内容服务已上升到与覆盖服务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从覆盖服务型向内容服务型升级,已成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创新的必由之路,为农村群众、农民工和其他特定人群提供供求对位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影片,是提高广电公共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发挥公共服务对象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覆盖网服务价值的惟一选择。这一阶段,应更加重视电台电视台和制片机构在广电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提供相关节目与内容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并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三)从广电公共服务向平台服务升级
广播影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正快速推进,面向城乡的信息服务方式与品类日益丰富。广电公共服务已成为国民最普及、最便捷的信息工具和文化生活载体,与国民生活的融合度大幅提升,其承载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包容性,形成了突出的服务平台价值。近年来,有些地方尝试把村村通与农村信息共享工程,把农村电影放映与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平台,把广电公共服务与国家应急体系结合起来,使城乡广电公共服务网络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广播影视成为城乡居民家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娱乐中心和文化、科技课堂。应顺应这个新特点,促进广电公共服务向平台服务升级,并纳入相关建设规划和政策要求。
(四)广电公共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均等化升级
广电公共服务在基本普及之后,还面临指标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和提供均等化的问题,这是广电公共服务发展的更高层次。指标标准化,就是免费频率频道和节目提供数量、品种的标准化、技术指标的标准化和平台功能的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就是公共服务体系运行要有基本的规程,不至于各行其是;提供的均等化就是要面向所有人群提供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基本服务,这一点既包括各种网络服务,也包括差异化的内容服务,比如面向农牧民要有针对他们生活生产的节目,面向少年儿童要有适合他们特点的节目,面向残疾人要有满足他们独特需求的节目。面向城乡和所有人群提供一样的节目服务,这不是服务的均等化,只有满足了城乡居民和各类人群不同的基本需求,才是服务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