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拓展
合作運營百度新聞上海頻道
昨天下午,上海報業集團還與百度公司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在上海本地新聞搜索引擎、媒體資源購買、雲服務器資源提供、輿情報告、手機閱讀服務、人才合作、戰略資源購買等七個方面展開合作,將匯聚上海報業集團豐富的新聞資源和百度公司強大的技術及平台優勢,共同組建團隊,通過聯合運營,推進百度新聞上海頻道建設。
裘新指出,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后,將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新媒體領域積極提升對外合作的水平與效果。與搜索引擎百度的對接,是上海報業集團成立的第一個新媒體項目,將打造“搜索上海的第一選擇”,這也體現了新集團做集成、做平台和做孵化器的新媒體策略。
據了解,在此次上海報業改革中,上海宣傳文化專項扶持資金在未來三年將每年安排總額1億元的資金,用於支持各主要報紙發展新媒體、扶持外宣媒體和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報刊,其中5000萬元用於支持各家報紙發展新媒體。
張志安認為,這些資金的注入,將大力推動上海報紙在新媒體領域的嘗試和探索,“新媒體領域的項目運營,需要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實施多元股權的激勵機制、靈活輕巧的決策機制。”張志安表示,新集團能否在“事業屬性、企業化運作”的大框架下,給新媒體項目的孵化、投資和運營創造真正的“創業文化”,還需要有更大決心。
□專家說法
范以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方報業集團原董事長)
各地報紙合並要視自身情況而定
紙媒“寒冬論”“拐點論”由來已久,但今年日子似乎尤其不好過。此次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成立上海報業集團,是否是傳統媒體應對危機的一種改革方式?是否會起到示范作用,在全國推廣?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方報業集團原董事長范以錦昨天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紙媒不僅面臨著新媒體的挑戰,也存在與傳統媒體之間的惡性競爭,打版面戰、價格戰、發行戰,競相壓價,在這種情況下,報業集團強強聯手能減少惡性競爭,合並后可將同質化報紙合在一起,或將同質化的報紙重新定位。
但范以錦認為,此次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合並,不僅僅為解決惡性競爭的問題,也是從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出發,要將上海的媒體做成“媒體旗艦”,因為小身板很難經得起風浪,必須要有旗艦,才能經歷大風大浪,這次合並是想做大。
合並能一定程度上克服惡性競爭,但會不會消弭良性競爭?“沒有競爭是好事嗎?也不是好事。”范以錦指出,沒有競爭就會沒有壓力和動力,報紙就可能辦得沒有活力,這是合並后需要考慮的問題。
消息稱,從明年起上海市將每年給予解放日報和文匯報各5000萬財政補助。“政府能夠給錢作為啟動資金去扶持、發展,當然好,但我覺得更好的辦法是以政策為導向,在經營方面放開一些,比如在吸引外來資本、上市、稅收等方面把政策放寬,予以政策扶持。”范以錦認為,政府支持媒體體制機制的創新,比單純給錢更為重要。
范以錦指出,上海報業集團的成立主要是依靠強大的行政手段,並不是幾家商量后合並,如果要獲得更好的效益,就應讓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相結合,所謂市場手段就是合並后進行資本運營,用資本和市場的力量,把各個報系聯系在一起,這樣效果更好。
很多人問,其他地方能不能學上海?要不要全面推開?對此范以錦沒有給出一個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答案,認為這需要認真梳理和考慮。
范以錦提到,上海的情況有兩個比較特別之處,一是作為直轄市能一通到底,但其他地方有省、市等行政單位,把不同行政層級的報紙合在一起不太可能﹔其次,上海資源豐富,經濟總量大,有不服輸的勁頭,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成,所以會運用非常強的行政力量讓資源配置成功,其他省市能不能做到,有沒有上海這樣的資源和強大的行政力量,還要視自身情況。
范以錦認為北京與上海在資源分布、行政力量、報紙分布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如果報業合並形成一個大集團,也會面臨中央媒體、外地媒體的競爭,這些條件都很類似,但能不能合,需不需合,還要梳理后認真考慮。
范以錦認為,今后可強強聯合建立一批大的報業集團,作為旗艦在新媒體環境下突圍,但也不要排除個體分散的突圍。有些企業、行業的報紙合並后可能不利於行業發展,因此不能全都合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