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9年第1期

从《一本好书》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再创新与价值输出【3】

常珂
2019年01月09日10:06 |
小字号

(二)演员与创作团队协力引领“工匠精神”的回归

近年来,“工匠精神”被频繁重提,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指在工作中要敬业、创新或者专注,它更是一种情怀、坚守与责任。随着人们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工匠精神”已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除了“匠士”,更多领域的“士”也脱颖而出。

《一本好书》这档致力于原创的节目,从流程到细节都处处体现着演员与创作团队的专业和敬业。在演员的选择上,该节目以“戏比天大”为标准,摒弃了当红流量艺人。同时也以符合限薪令的标准来邀请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派演员。这些实力派演员以公益心看待节目的推广,他们对艺术和节目的尊重源源不断地向演艺界的艺人传递着大情怀与正能量。如今的演艺界以一味追求流量为获利手段,演员的敬业精神已显得难能可贵。节目播出期间,观众的弹幕都是在感叹演员的台词功底以及演技。关正文曾提到每期拍摄只录制两天,从早上六点一直拍到第二天四点,比如五十多岁的演员王洛勇熬夜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又比如赵立新和王劲松苦练台词。这些均体现了演员对职业的敬畏、热爱以及认真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各种互动与传播,感染着更多的受众,引领工匠精神的回归。

以关正文为首的创作团队从2013年到2018年一直专注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导演关正文2015年就在微博上说道:“我们选择坚持自己,做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并且享受传播的过程。”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到2016年《见字如面》、2017年《汉字风云会》再到2018年《一本好书》,这些质与量并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该团队不断坚持、追求突破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除此以外,节目的播出平台“腾讯视频”,近年来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输出内容上一直都致力于打造有意义、有意思的优质内容,以实现不负用户“好时光”的初衷。从2017年《明日之子》《吐槽大会》《脑力男人时代》等节目的火爆播出可以看出,腾讯视频一直都致力于做有质量的节目,并且不断创新、传递正能量。

三、结语

当前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很多节目为了收视率只注重看点和卖点,并没有将节目应有的知识性与娱乐性进行有机的统一和平衡。《一本好书》作为一种文化类综艺节目,让观众娱乐的同时,也牵引出观众对文字背后的思考。例如,《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斯特里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这是青年人步入社会后普遍要面临的问题。斯特里的故事启发了观众的集体思考,即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应该是勇敢地追逐梦想还是怯懦地向现实低头?选择生存还是死去?执着还是放弃?节目播出期间,观众发布的弹幕也出现了对不同文明和世界观的激烈讨论:斯特里是否是渣男?斯特里是否三观不正?文学作品是让人们了解人性还是判断人性?

整个节目中,观众看似是在被动地接受节目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事实上,他们是能够从节目中获得自信或找到自己的影子。《三体》这个关于宇宙的故事告诉观众一个现实的真相,浩瀚的星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宇宙的危局也是个人的危局。就像罗辑一样,每个人存在于世间都是有价值的。这无疑是在肯定个人的价值,是对受众的一种鼓舞,能够传递给受众一种社会认同感。《万历十五年》展现给观众的是青少年时代万历被严厉管束的生活,这不仅是在解读万历本人,也是在唤醒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成年人的记忆。观众集体记忆的碰撞与节目中的人物和故事一起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一本好书》证明了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舞台化的演绎。这种转变既可以在形式上融文化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也可以在内容上具备思想深度、文化深度、温度和人文情怀。这为传统媒体的精神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也为今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如何进行有价值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237-238.

参考文献:

1.单晓雯.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中国报业,2016(04):38-39.

2.武楠.新时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引领和创新突破——以央视《朗读者2》为例[J].当代电视,2018(10):43-44.

3.高辛凡.《朗读者》:倡导感性“阅读” 启发理性思考[J].当代电视,2018(11):67-68.

4.谢愚.《一本好书》:引领观众 回归经典[N].金融时报,2018-11-09(009).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