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7期

大众文化视阈下韩国“慢综艺”的研究【2】

——以韩国真人秀节目《尹食堂》为例

袁菱歌
2018年09月18日09:48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情感的生产:“慢”背后的自我建构

情感是真人秀节目中的驱动力,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娱乐盛宴。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不仅仅要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感官快感,还要满足观众对“建构自我”的情感需求,将观众的情感消费无形中转化为收视率。

1.自我身份的认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大众的消费行为从单纯的物质享受转化成为了复杂的精神愉悦,由有形的需求满足为无形的需求满足。大众的消费行为多是为了感情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在观看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深深沉迷于媒体制造的景观镜像之中,将自我的意识,情感都完全投射到节目中的明星这一“幻想对象”的身上,从而产生了一种想象性的认同。这种想象性的认同“总是意味着对待他者的某一凝视的认同,它为了别人而存在,他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一凝视”,从而达到与认同对象情感上的共鸣。“慢综艺”节目往往通过节目本身的情境设定,嘉宾选择来制造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追求真实自然,而很少去刻意地制造戏剧化的环节,如游戏竞争环节、穿越时空等。当我们看到尹餐厅第一天营业,准备开始迎接客人的情景,我们也会被这样一种“真实”纪录带入进去,通过呈现丰富的情感内容,为观众造就一个情感的“梦工厂”,同时观众通过对文本的代入式体验产生情感的自我认同。

2.社会意识形态的询唤。阿尔都塞认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询唤”过程是一个“镜像”化的过程,是通过拉康意义上的“误识”来完成的,并保证“误识”不被识破。[4]《尹食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真实也是一个镜像化的过程。它一方面通过营造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图景,给予生活以各种“合理”的解释与意义,从而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焦虑。另一方面,由于“观看”的存在,“镜像”由“观看者”的自觉认同,有可能重新赋予实际生活以新的意义。

节目第一季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节目组辛辛苦苦搭了一个月的餐厅因当地政府的拆迁项目被告知要被拆除,这样一种现实生活所遭遇的不平往往是无理可循的,但在媒介的表现过程中,给他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让它变为可理解的甚至是乐观向上的形式,进而让人们自觉地以此种有意义的形式来理解和规划日常生活。节目中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社会个体对社会身份的认同。

四、对韩国“慢综艺”的反思与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大众文化已经丧失了文化的真正本质,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5]。作为感性愉悦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背后的商业机制显然起着极为重要的塑造作用。《尹食堂》虽然打的节目旗号是“逃离都市,回归本真”,但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盈利永远是它所有的目的,交换价值远远凌驾于使用价值之上,成为最主要的价值属性。

《尹食堂》的节目标语“老板随心所欲地做”传达出一种悠闲轻松,回归自然的生活建构,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节目于2017年4月28日(第六期)创下最高平均收视率14.141%(AGB全国)的纪录,第二季第二期又创下最高平均收视率14.840%(AGB全国)的纪录,成为韩国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历年收视纪录排名第一位。收视率所带来的利益永远是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节目中广告的大量植入也体现了这一趋向。

过度商品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使得艺术生产失去了其本有的独特性,一切艺术创作都成了工业化生产,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趣味,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人们最终只为商品而活,大众文化走向消费化之路。

五、结 语

“慢综艺”作为一种媒介文本,是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通过分析韩国真人秀节目《尹食堂》,我们发现,节目建构了一个似真似幻的世界。那些表面上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电视奇观不仅让受众获得躲避式的快感,也更容易被虚幻的电视奇观所欺骗。除此之外,节目所反映的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至死”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其文化内涵的缺失也使得电视娱乐节目陷入困境。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慢综艺”节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要避免“泛娱乐化”“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多元文化发展是电视娱乐节目不二的选择。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一种文化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殷俊,刘瑶.“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7.

[2] (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南治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Althusser.LeninandPhilosohy and other Essays[J].Monthly Review Press,1971.

[5] 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修订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7]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9] 戚琪然.韩国综艺节目的探析与借鉴研究[D].扬州大学,2013.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