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闻观下“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研究【2】
——以《西藏日报》大型专栏报道为例
(三)专栏报道问题分析
1.报网融合不足
《西藏日报》顺应新老媒体进行融合不断扩大自身发展,形成了“七报一刊两网一端双微集群”的传媒体系。但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传上,《西藏日报》报网融合反应较差,放弃了全媒体传播渠道,尤其在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上,既无主题专栏,也无相关新闻报道,仅偶尔出现几篇文章。
2.新闻稿件来源单一,版面编排僵硬
新闻来源只有两大媒体—新华社和西藏日报,尤其是在前两个月,版面2/3稿件来源新华社,虽展示了内陆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的面貌情况,但基于西藏本土化的社会发展变化偏少。在版面编排上,大篇幅文字易造成“阅读疲劳”。
3.报道体裁模式固定
报道只有三种形式——通讯、消息、图文。模式化、简单化,在每篇文章关键词的提取中,反复出现相同字眼,缺乏创新性。对于西藏本土地区发展变化,追踪性报道少,没有突出发展阶段性。
四、创新民族地区专栏报道的思考
(一)立足中国实际、西藏特点,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永恒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本地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时,必须以国家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以西藏特色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背景为依托,以西藏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促进西藏社会的和谐发展,为西藏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场域。
(二)创新传播方式,讲好“西藏故事”
西藏日报充分利用传播平台,以大众易接受的方式多渠道多样式去传播新闻信息,要先发声敢发声会发声,拓宽传播渠道,打造全媒体发展平台。同时介于新媒体环境下匿名性等危险因素,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时,必须坚持国家安全至上的原则,不乱传、不造谣。
习近平主席在创新对外方式时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梦的世界价值。在《西藏日报》“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报道中,要充分展示本民族特色,讲好“西藏故事”,继续讲西藏基层群众的生活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活用报道体裁,增加反馈渠道,扩大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坚持发展新闻观思想
当今社会,确立“发展为体、专业为用”的新闻观念是做好新闻传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报道中,多体现西藏人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监督性,少些说教文章,践行“三贴近”原则。在稿件来源上,少些“拿来主义”,多些本土创新。
(四)优化版面编排,图文并茂
新媒体时代下,单一的传播符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需要更多丰富且充满创造力的图符去满足视觉需求。《西藏日报》在版面编排时,活用新闻体裁,将消息通讯和深度报道、评论等详略结合,有论有述地展现西藏社会面貌。发挥图片生动性,以精简有力的方式去增强报纸活跃度。
(五)掌握西藏新闻报道话语权
在选择报道议题时,既要注重党的舆论引导,更要体现本民族特殊性。“砥砺奋进的五年”六个月的专栏报道中,仅有一篇文章事关宗教,这与西藏以藏传佛教哲学体系为核心的藏族文化背景相矛盾。在西藏社会现代化变迁进程中,宗教文化的变迁也是重要点,关注宗教传播功能的双重性,掌握传播西藏宗教文化变迁的话语权,不给西方敌对势力任何诋毁造谣的机会。
《西藏日报》大型专栏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作为民族地区主题报道的范本,既突显了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也体现了民族媒体报道的优越性和不足。只有深层次地把握好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挥新老媒体各自传播优势,才能使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新闻观念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360.
[2] 罗鸣,张立伟.中国发展新闻学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8.
[3] 袁爱中,王阳,杨静.援助与发展:发展新闻学视域下《西藏日报》援藏20周年报道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5-110.
[4] 杨保军.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2013:82-90.
[5] 袁爱中.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理论与现实[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7:183.
[6] 杨保军.简论“宣传新闻主义”的实质及其存在的可能问题[J].新闻春秋,2013:49-55.
[7] 袁爱中,潘荣.大众传媒与西藏边线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西藏日报大型专题报道《雪域边线行》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0-128.
[8] 熊忠辉,李暄.从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历史考察[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92-9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