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矛盾:记者的职业职责与道德边界【2】
“饥饿的苏丹”事件有感
四、“公民记者”的出现——矛盾的“去专业化”
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公民记者”,都有机会扮演一个信息传播者的“信源”角色,将事实和观点传播给大众。而伴随着这一记者身份的“去专业化”而来的,是与之相关的“新闻伦理困境”的“去专业化”。即以前发生在新闻专业生产领域的矛盾,如“记者的职责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的道德冲突不再是只有记者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而是每个人在传播信息时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不久前一个火灾视频再次将“拍照还是救人”这一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网上一段居民楼上一个人家里着火后被逼到防盗窗角落不停挣扎,最终被烧死的视频引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一出,网友们纷纷指责拍摄视频者太过残忍,眼睁睁看着死者被烧死却不施以援手,反而只顾着拍摄,一时间骂声四起。很多人拿当年“饥饿的苏丹”一事作比,甚至认为其性质更加严重。尽管后来当事人解释澄清视频并非其上传网络,且其在拍摄视频之前已经拨打了119,未能救援是因为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但引起的“拍摄还是救人”的讨论仍旧愈演愈烈。
这件事真正引起我们反思的核心在于,当灾难发生而自己心有余力不足时,选择记录事实到底是对还是错:记录的珍贵影像很有可能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一手信息,但也很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包含着对死者的不尊重、对死者家人的二次伤害。而“饥饿的苏丹”争论的核心在于,当记者面对事实,有能力去阻止悲剧发生或者能够救援时,是应该选择记录拍摄还是干预救援。这前后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无能为力”和“有能力阻止”。也就是说,其实在“拍摄还是救援”这一矛盾中,道德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要求是更加苛责的:我们只有在无能为力、别无他法时才能考虑是否拍摄记录;而一旦有能力,社会道德对我们的第一要求就是救援。
因为在突发事件中,我们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是所谓的“公民记者”。这种 “公民记者”的角色不是一种社会责任和职业,而是新媒体传播和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可能性和个人选择,其角色层次是低于作为“社会人”的本质的。但记者不同,报道新闻、传播事实对其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能动选择,更是一种职业责任和义务。其记者身份决定了他在突发事件中的双重角色,也赋予了双重角色的不同社会期待和要求,但问题就在于这两种社会角色并不能明显分出轻重,这也是新闻伦理困境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原因所在。
五、真正的悲剧——矛盾背后
卡特是悲哀的,但其悲哀可能不在于悲惨的结局,更不在于其选择了拍摄了照片而非救人,而在于一张如此触目惊心的非洲饥荒照片,几十年来引起的最大争论不是非洲饥荒问题现状如何、如何解决,而是铺天盖地、矛头直指拍摄者的道德争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这张照片是否直接、有效推动了灾区的发展或者人们对非洲粮食问题的重视?——答案是,几乎没有。照片问世几十年来世人的注意力都在拍摄者行为不端与否的争论上,而卡特的死更是彻底改变了这张照片应有的所指含义,人们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想要探究死亡背后的故事,并拿其大做文章。人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卡特当年拍摄照片真正的原因和意图,照片本身的所指含义根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是社会舆论的想象力、八卦猎奇心理喧宾夺主。这种本末倒置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和民众态度,某种程度上才是一种更大的悲剧。
卡特用自己的死为这件事划上了一个悲剧的终点,却没能给争论画上一个句号。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悖论,其中也处处充斥着悖论。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有定论,但我们无疑需要通过这样一些事情引发思考,这个世界才会少一些这样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冯哲.凯文卡特和他获普利策奖的作品[J].国际新闻窗,1995(7).
[2] 孙雪梅.凯文?卡特的选择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重新解读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J].新闻传播,2009(4).
[3] 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之《在柏拉图的洞穴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 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5] 史喻.被误读的死亡——凯文?卡特并非因照片《饥饿的苏丹》自杀[J].国际新闻界,2009(3).
[6] 陈力丹,胡森林.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J].新闻记者,2005(6).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