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新变化【2】

赵前卫
2016年06月28日08:5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四、舆情反转频现

舆情反转是指一件事情发生后,舆情指向因为新的事实出现或其它原因而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如2015年发生的成都男司机打女司机一案,一开始,网友一致谴责男司机,当完整的视频出现后,网友发现女司机有过错在先,而且女司机在接受采访时不承认自己有错,于是舆情开始转向,矛头指向了女司机,甚至被网友人肉搜索。社交媒体时代类似舆情反转的案例层出不穷,如云南导游辱骂游客、安徽女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女子被狗咬伤谎称救人骗捐,舆情反转已成为一种传播现象,并影响着受众的心理。最近发生的熙和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事件发生后,其中一种声音是呼吁大家冷静,坐等新闻反转,见过了太多舆情反转剧的网民,已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

舆情反转频繁出现,根源在于新闻报道本身的反转,而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为什么频频失范,一方面在于媒体竞争加剧,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遍,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微博、微信为了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信息的把关不严,“抢发头条”成为记者潜意识的新闻理念,速度超越了准确。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普及,方便快捷的发布方式,现场当事人或围观者能在第一时间发出事实或观点信息,最早发出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情的走向。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往往又成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信息源,而来自自媒体的曝料很多没有经过核实就直接出现在报道中,这导致了更大范围的误导。

舆情反转现象频繁的出现,给网络舆论场中的公众心理造成阴影,患上“反转恐惧症”,不敢相信媒体报道,又不知道能去相信谁,陷入一种无助与虚无。舆论反转积极的一面,是真相最终还是会呈现,社会舆论也能根据事实及时纠偏,体现了网络舆论场的自我净化能力。

五、舆论引导对象的世代断裂

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权力的去中心化,普通个人传播权的回归,网络舆论场众声喧哗,舆论引导越来越难,舆论引导的对象从以前比较明晰的单位人、社会人,向现在角色模糊的自媒体网民转变。前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系统有丰富的渠道和完善的组织形式,对舆论引导的对象、方法和内容也驾轻就熟,基本上可以做到舆论一律。但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人人享有传播权,摆脱了传播束缚的民众,投身到社交媒体平台,急于摆脱传统的教化式的引导,摆脱旧有的思想观念,标新立异,解构一切。移动社交媒体时代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出生于不同年代的网民,因成长环境、媒体接触行为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研究认为,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70后、80后、90后、00后,各‘后’之间以自己的时代为中心划圆,相互戒备甚至有时相互敌视。带来一个个断裂的社会族群,由于这些断裂的社会族群之间是不通约的,你唱你的,我说我的,彼此没有共同的话语体系,不是相互倾诉和对话,而是戴着面具、先设性的刻板印象隔空喊话、互相质疑、互相辱骂乃至相互怨恨,进一步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社会的断裂和众声喧哗。[3]”移动互联网上不同世代之间的这种隔阂,对舆论引导带来了挑战,要对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前一招通吃的做法,在移动网络舆论场中失灵。如何对社交媒体上的网民进行有效地舆论引导。是摆在舆论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企鹅智酷.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EB/OL].http://toutiao.com/a62 64270972040986882/

[2]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http:// yuqing.people.com.cn/n1/2015/1224/c401685-27972437.html.

[3] 喻国明,李彪.从70后到00后.移动互联时代的网民世代分析[EB/OL].喻国明微信公号,https://mp.weixin.qq.com/.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