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媒体人谈总书记调研 牢记职责使命精准有力工作【5】

2016年02月24日08:0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牢记职责使命 精准有力工作

  李柯勇:深入调研 不负期待

  新华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柯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堪称里程碑,是有史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论述得最全面、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讲话所包含的信息丰富,需要我们细心地、长久地体会和领悟。我仅就调查研究谈些肤浅的感受。

  那天上午10点多,总书记来到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与正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的一组记者远程连线。当听说群众反映这几年兰考县干部作风变化很大时,总书记连问了前方记者双瑞4个问题:变化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你们进行了多长时间的调研?有几位同志在那里调研?从群众反映看,对县里面干部作风建设总体满意度是不是有很大的提升?

  双瑞一一作答,总书记听了很满意,随后讲了很长的一段话,我们把录音整理出来后发现,他讲了546个字,主旨是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89年,他就曾指出:“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20多年后的今天,这仍是新闻工作的指针。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我作为记者代表,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大约8分钟。其间,他几次插话,都是对调研具体情况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我汇报说,我调研去了海拔5373米的全世界最高乡镇——普玛江塘乡,他就问:“这是在哪里?”我说:“在浪卡子县,西藏。”他问:“是哪个地区的?”我说:“山南地区。”另一次,我说新华社的报道《会所中的歪风》曾得到总书记的批示,他就问了一些采写细节,然后说:“看到《会所中的歪风》,我是感慨系之啊,就作了批示。”

  在随后的讲话中,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我的体会是,要落实好这一要求,必须发扬好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新闻这一基本规律不会变。

  只有深入调研,才能看见真相、体察真情、听到真话,也才能当好“喉舌”“耳目”。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丰富、快捷,但假如我们满足于在电脑屏幕前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生动鲜活的素材,不可能真正体会百姓的处境,更无法对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只有深入调研,才能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提出的“勿忘人民”,是新华社记者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在舆论环境日益多元、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唯有坚守人民情怀、戒除浮躁之气,下笨功夫、苦功夫,深入基层、实事求是,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站稳脚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只有在深入调研中忠实履行职责,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担当起新华社记者的历史使命。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