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2】
三、新媒体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的途径
(一)基于互联网的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途径
第一,互联网语境中的“人机界面”表述思维。科学传播模式在互联网媒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在互联网语境中,科学传播话语中的说教和权威模式逐渐弱化,呈现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越来越能满足受众对科学信息的需求。以果壳网的“为什么单身女性也爱看《爸爸去哪儿》”为例,在这篇科普文章中,人机界面的表述思维良好地彰显出来,人与电脑在进行交流时,通过设问的方式将传播中的对话关系确认,从而形成了一种虚拟关联,再加上《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吸引,会有大量的受众点击文章并阅读,从而达到科学传播的目的。第二,生活语境中的“话语印象”表述思维。对于受众来说,生活语境属于身边的语境,受众更为熟知,此种语境中的话语具备更强的亲和力。科学传播话语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由此来增强话语的亲和力。⑤第三,心理语境中的“以人为本”表述思维。话语表达中,如果与心理语境相分离,那么话语表达的意义将会失去,在心理语境中,话语者的心理因素全部包含在内,比如情感、信念等。对于互联网的受众来说,心理语境虚拟与现实交织,因此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情感色彩,消除受众心理的抗拒和防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达到预期中的科学传播效果。第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微语言”。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微”力量,比如微博、微信等,扩大传播的范围,提升传播的亲和力,增强传播效果。
(二)基于移动终端的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途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智能手机浏览新媒体中的各种信息内容。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占据总网民数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未来的科学传播中,移动终端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中,手机端也应该充分关注。⑥书籍为传统科学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移动终端出现之后,这种印刷式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电子书获得科学知识,而在建构移动终端电子书语言亲和力的过程中,科普文章的篇幅应该短小精悍,并配以精美的图片,提升传播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动画短片、网上虚拟博物馆等形式来进行科学传播。在特定的群体中,移动终端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的构建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充分地满足受众的科学信息获取需求。
结论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科学传播的话语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可以通过话语亲和力的建构,提升科学传播的传播效果,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
注释:
①姜飞.从媒体(media)转向媒介(medium):建构传播研究内生话语系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4):35-42,109
②李凌燕.新媒体语境下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机制及规范策略[J].学海,2014(6):85-90
③周裕琼,齐发鹏.策略性框架与框架化机制:乌坎事件中抗争性话语的建构与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8):46-69,127
④苗伟山,贾鹤鹏.社交媒体中转基因食品的媒介框架研究——基于美国YouTube视频网站的案例分析[J].科普研究,2014(5):14-23
⑤李凌燕.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5(1):23-27
⑥陈岳芬,李立.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J].新闻大学,2012(1):54-61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