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期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改变与坚守【3】

黄晓耘
2016年01月18日14:4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2.变身“服务员”

媒体融合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到央视、卫视,下到各省市地方电视台,传统媒体都在奋力转型,探索媒体融合之路。“集中采集,融合处理,一键分发,多屏适配”模式下,新闻记者要改变为单一媒体服务的习惯,要熟悉新、老媒体的传播特点、运行要求,具备多种媒体的操作技能。诚如《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所言,一个全能型记者必须面对的抉择是:你是加入宏量无聊信息的复制,还是另辟蹊径找到属于你的新闻点。毕竟,不管技术到了哪个阶段,记者的基本功还是不变的。这是你的看家本领。④

3.变身“把关员”

(1)如今“公民记者”盛行,“公民记者”虽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或事件进行记录并传播,但是一般难以做到准确、全面,很难最大化保持公正客观,甚至有人通过自媒体故意散布虚假、不实消息,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因此,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面前,新媒体的消息往往杂乱无章,小道消息满天飞,容易造成群众的猜疑、议论甚至恐慌,此时特别需要具备新闻专业素养,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记者对这些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分析归纳,去伪存真,帮助用户进行“把关”,用权威、真实、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重塑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2)在海量信息中遴选。新媒体时代也是信息过载时代,用户不缺乏新闻资讯,他们需要权威、真实、有价值的新闻。在庞杂、海量的信息面前,需要记者以专业的眼光,合理遴选、评价、辨别,对杂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核实消息来源,帮助用户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引导舆论关注方向、遏制谣言传播,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把关人”。

4.变身“技术员”

不同介质媒体的技术和传播特点各不相同,新闻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即使对同一新闻事实,报道内容、手法、结构、形式也会有不同。因此,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化身为互联网网络技术员,分辨一个新闻事实的报道内容包括背景资料、图表数据等适合哪种媒介来表达,以便据此采写适应不同媒介形态、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化报道,生成适合不同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理想永远不变

不管新媒体如何发展,报道事实、追求真相、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新闻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闻记者既要改变和适应,也要不变和坚守。

(一)新闻职业道德不变

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需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以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牟取个人私利或进行权力寻租,不为增加点击量或收视率而进行恶意炒作,不用非法手段获取采访材料,不用不实报道进行司法干预,形成“媒介审判”。公正自律,坚持记者的道德底线,正确履行职责;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变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该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将热点新闻和事件背后的本质传播给公众。追求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不带个人偏见报道真实信息;不受任何利益控制;坚持公共性原则不变,公共性是新闻职业的首要原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之间的区别所在。⑤

(三)质疑精神不变

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新闻记者应时刻保持质疑精神,思考态度,从现象中找到真相。“公民记者”一般都缺乏约束,他们传播消息的自由度高而规范度低,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对“新闻事实”的过度挖掘容易导致当事人隐私信息泄露,发生“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职业新闻记者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秉持职业道德操守,深入调查研究,对信息进行专业考核取证,坚持真实、客观报道。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2015

②李晓亮.传统媒体人要坚守好“传统”[J].青年记者,2012(31)

③操瑞青.论新媒介环境下的记者职业深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④闫肖锋.全能记者时代的到来[J].青年记者,2010(4)

⑤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无锡广电集团)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