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6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大数据语境下的网络伦理治理转向【3】

王小杨

2015年07月14日14:33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伦理观重构与网络治理转向

在大数据语境下,网络伦理问题丛生,主体性弱化致使伦理底线被践踏,这显然已到必须求解之时。如何重构大数据伦理观,实现网络治理的顺利转向,将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具体而言,应当从这三方面着力:

一是要深刻理解数据本质,树立科学的大数据世界观。既然“世界数据化”赋予了数据主体地位,而且数据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所谓好与坏,那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则是首要的认识问题。大数据探索并非万能,与伦理实践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遵行这一理解逻辑的前提下,从哲学层面进行反思当前“大数据热”及认知领域的混乱无序,进而从国家层面总结规划,通过强化大数据时代的伦理教育与价值认同,树立并发展科学的大数据世界观,另外在此基础上培养数据伦理科学家亦不容忽视。

二是要根植传统伦理土壤,确立并丰富大数据伦理理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如老子的包含“自然”、“无为”、“知足”、“知止”等内容的宇宙伦理思想;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等,都是值得发扬的思想宝藏,在当代都具有重大的话语力量,为大数据语境下的伦理思想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活水源泉。无论是进一步融合具有西方色彩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元素,还是注重人性的自由发展,以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完善为核心,大数据伦理规则的建立与丰富,必须根植传统伦理土壤,从中国伦理思想的精华中提练出适应后现代背景的伦理理论。

三是要立足伦理正效应实践,全面规范大数据市场。即可以从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具体实践入手,针对大数据市场的特殊性,形成各类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真正形成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市场。譬如,针对数据记忆造成的伦理困境,可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存储设置一个合理的期限;针对数据交易的混乱无序,可形成大数据开发运用的分类分级标准;针对广泛存在的“数字鸿沟”,可建立“数据权益补偿机制”;针对“数据决策”下人的意志弱化,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丰富与均衡思维范式,强化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大数据技术创新,可培养技术人员或科学家在研究领域中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等,以真正实现大数据应用与开发的规范化与正效应。

参考文献:

[1] (英)维克托·舍恩伯格.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马加玮,罗干淇.大数据——资本市场下一波的宠儿?[J].财经界, 2015(1).

上一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