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误区:网络民意和网络民主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民意,我们有必要对微博微信时代的民意和民主加以区分。
误区一:群言一致即是民意。正如前文所说,民意即是众意,纯粹为代表民众的需要。但是,中国微博微信用户的数量仅为众多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且这一部分民众的观点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而极易被煽动,因此,发表的意见更多为情绪的宣泄。公意的形成应该是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是各个群体的相互交流,最终产生的一致性意见。而现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因为其人数与理性的局限性,首先不能被称作是民意;由于理性缺失、私欲泛滥、缺少不同观点的讨论,微博微信民意就更不能被称为公意。很多时候,并不能说群言一致就是民意就是民主了,相反,在公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理性思维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这种群言一致反倒会对社会形成破坏性的力量,包括造成执政者的决策扭曲。
误区二:网络民主是独立的民主,在未来会取代代议制民主,是未来中国民主的主要形式。实际上,网络民主只是现实的一种投射,并不能改变民主的本质。网络民主需要制度的保证与支持,不然,只是在原来的民主形式外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其本质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网络民主与传统的民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补充。
误区三:在网络能够畅所欲言就是民主。有种片面的观点,认为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如果有关部门加以干预就不是民主。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言论自由都只能是相对的。现在网络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是,当网友对当事人有不满的情绪时,往往会演变成“人肉搜索”,甚至一些名人也会发动这样的行为,将当事人的私人信息,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等公布在网上。网友们拍手称快,甚至在网络下对当事人进行围攻,一些偏激的网友甚至发信息恐吓当事人。网友们以为这是在“行侠仗义”,但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了“多数人的暴力”。因此,微博微信和网络并不是泄愤的垃圾场,用来发泄网民的气愤和不满,相反,言论自由应该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公开的、客观的、理性的辩论。在任何时候,言论自由都不是绝对的。
误区四:由于网络上舆情的大量积聚,让人误以为人数众多的观点就是正确的。的确,少数服从多数是一切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是,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并且,在现今的网络舆情中,网友所发表的大多是情绪化的语言,而非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因此,即使表面网络上的舆情来势汹涌,有关部门在对待网络舆情时仍要遵循客观、严谨的态度,基于理性来判断,而不能迫于舆论的压力而违背公正原则。
网络民主的出现给现代社会的民众带来了参与民主的激情与力量,但是,随着网络民主的普及,人们对它的误解也越来越深。本文仅从人们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的误解入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强调网络民意不等同于民意,网络民意更不等同于公意。同时,网络民主应该作为对现实民主的一种推动力,使其成为传统民主形式的批判力量,而不是破坏性的力量。
(作者系:许正林,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祝璇璇,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郑燕.民意与公共性——“微博”中的公民话语权及其反思[J].文艺研究,2012(4).
[2] Mark Schmell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opinion:public credit and concepts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age of Federalism.Journal of the Early Reublic,29(Spring)2009,36.
[3] Anthory 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ocracy[M].New York: Harper,1957.
[4] Bernard Hennnessy.赵雅丽,张同莹,曾慧琦译.民意[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5] (美)普莱斯著.邵志择译.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 Miles Godfrey.Twitter Fails as a Gauge.Courier Mail,The (Brisban -e),Mar 06,2013.
[7]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 (法)阿尔都塞著.何怀宏编.陈越译.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 吕元礼.关于民主内涵的逆向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8).
[10] 李良栋.“第三波”与21世纪中国民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