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视是一种声音与画面共同作用而成的艺术,画面与声音在电视节目中是同等重要的,好的配乐可以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而如何在节目中发挥配乐的作用,使其得到最大的发挥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通过浅析电视节目配乐的功能及应用的分析,着重探讨实践工作中电视节目配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配乐;误区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音、画面共同协作,视觉传播与听觉传播有机融合,是其传播基本特点。画面、声音二者等量齐观不可偏废。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同行对配乐使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将其视作填补背景空白、丰富声音元素的一种手段。这种做法没有充分的发挥配乐的功能。
一、配乐的作用
配乐一般是指在电影、电视剧、记录片、诗朗诵﹑话剧等文艺作品中,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的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而在电视节目当中的作用,笔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一)丰富声音元素、提升感官享受
丰富声音元素,提升感官享受,是配乐在电视节目当中最基本的作用。这一层次,配乐发挥着“感官审美”的功能,激发受众的“听觉审美”。
电视节目的声音元素由人声、音效(音响)、音乐共同构成。和谐的乐音称之为音乐,它让人们放松,令人们愉悦。没有配乐的节目会让人感到略显严肃甚至枯燥乏味。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剪辑完成后,如果你依然觉得缺点什么,有些平淡,有些“干”,这个时候如果配上合适的配乐,通过感官享受带动听觉审美,一切就都会生动起来。
相信所有的电视同行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如果仅仅借助配乐来丰富声音元素,那么配乐的作用恐怕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引导情感、激发想象
在这一层次,配乐发挥“情感审美”的功能,激发受众的听觉想象。
一档好的节目,除了准确的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视听享受之外,应该还能够触发受众的情感、激发受众的想象。大卫·休谟这样评价人的想象力,“人的想象当然是非凡的,充满着遥远的不寻常的景物,无拘束地闯入时空中最漫无边际的地方”。在电视节目中,如果说画面和人声等要素共同构筑了信息转播的边界。那么激发受众想象力,则将这种具象的边界延伸到了更深远的地方——人类的情感。
电视节目中,无论画面还是人声传播的都是具体的信息,很难激发受众的想象。人的想象力又是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以实击虚难免无的放矢,唯有配乐能够担此重任。因为音乐具备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甚至不同的配器、速度都会带动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激发不同的想象。
1936年为了纪念牺牲的刘志丹,以马可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降速为庄板。原先欢快的陕北民歌就成为了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音乐这种极强的可塑性,才使得我们在配乐的过程中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去充分调动受众的情感。
(三)承担传播信息的功能
这是第三个层次。配乐在这一部分发挥音乐“理性审美”的功能,通过激发受众的“听觉记忆”,形成与画面、人声并行的第三条叙事脉络。声音本身就是信息,而在电视节目中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画面和人声,合理的使用配乐可以激发受众的“听觉记忆”承载传递信息的功能。听觉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之一,与视觉记忆、味觉记忆一样,听觉也会形成自己的记忆。如果能巧妙地激发人们的听觉记忆就能够实现通过配乐在电视节目中传播信息甚至整合归纳信息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现在做一个反推实验,用文字信息整合成您脑海中的听觉记忆。
1.浦琪璋
2.20年不变
3.《渔舟唱晚》
4.晚上7点半
5.央视天气预报配乐
可能有些朋友在脑海中已经回响起了那段旋律。在电视节目的具体制作过程当中,我们则是使用配乐传递、整合以上的几种信息。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