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的矛盾期阶段,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更应该明确起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准确把握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实现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预期效果。本文以央视品牌新闻节目《新闻1+1》为例,研究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责任。
关键词:媒体;突发事件;社会责任;《新闻1+1》
《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在2008年3月24日开播的一档新闻实时报道与评论相结合的节目,其宗旨是“从时事政治、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还原新闻原貌、解读事件真相,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本文以《新闻1+1》在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89期节目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节目为例,系统论述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
一、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责任在《新闻1+1》中的体现
(一)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由于社会突出事件“突发性+非常性+破坏性+难控制”[1],也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此类事件会快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在有些社会和新媒体莫衷一是的喧嚣中,主流媒体必须秉承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率先发出权威声音,维护社会的稳定。
2014年2月25日奥凯航空的国产“新舟60”飞机因为起落架显示故障造成事故。而就在半个月前,“新舟60”飞机在新郑机场降落时机头着地引发事故。国产唯一民机品牌在不到20天内接连发生两起事故,国产飞机是否真的如此脆弱?一时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面对此种情况,26日播出的《新闻1+1》以《“新舟”60,惊险的降落!》为题,全面报道了奥凯航空事件。对两起事故的发生原因、人员和财物受损情况、事故处理经过、处置结果以及相关的飞机知识等内容,解释了两起起落架故障的不同之处,说明了事件不具有普遍性,同时为国产飞机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这种全面解释、延伸和反思的报道思路有效地打破了各种留言和猜想,及时的信息发布也使得人们从危险的潜在暗示中走出来,能够冷静思考和理性看待国产飞机的发展之路。与此类似的报道还有2013年12月23日播出的《“夺命”快递,致命漏洞!》以及2013年12月24日播出的《疫苗,不能成为“疑苗”》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还原真相、安抚民心的作用。
选题时,该节目并没有把突发事件作为新闻重点内容进行常规的报道,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警示性或特殊性的事件进行分析报道,在报道的总量上对这类新闻加以控制,并使之与正面话题相互平衡。这一点有利于避免公众因为对环境的不信任而产生过度的危机感,避免不安全感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
(二)积极正面的引导舆论,弘扬主流价值观
过去,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受到渠道的限制,消息的流通需要经过媒体监督者的层层“把关”。长期以来,一些突发事件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怕舆论监督,常常封锁消息,阻挠采访,导致不真实、不准确的谣言的虚假信息在社会上到处流传,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危机处理往往失去有利时机。如今,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和传统媒体的相互渗透,信息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媒体把关人”、“舆论监督”等诸多概念的弱化,使得主流媒体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引导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巩固和弘扬主流价值观。透过新闻事实,剖析本源,从而弘扬正确的舆论导向。以2014年1月20日的《新闻1+1》播出的《赌博炸死人?!》一期节目为例,节目报道了设在贵州大山里的流动赌场发生的爆炸引发15死8伤的案件。从时间上不难看出,这期节目对于这起突发事件的报道并不是“第一时间”的,但《新闻1+1》的报道却比事件第一时间报道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
经过《新闻1+1》的梳理和延伸,全面、详实的报道事件真相。通过揭示反面典型以起到新闻媒体的教育作用,巩固和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报道以小见大,揭示出在赌博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农村文化生活的单一和匮乏,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贫瘠。将这一话题与促进文化繁荣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内容相结合,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引导。
(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发挥批评监督作用
当今社会,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包括:监察、引导、威慑、批评。正如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大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雨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2]”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应当随时监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发生所表现出的不平衡,要敢于针砭时弊,引导社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
2013年9月16日的《新闻1+1》以《企业纠纷,能否拿乘客当“人质”?》为例,报道了由于两家国内公司的经济纠纷,使得近2000名游客滞留韩国的事件。这期节目以“能否”的反问句为题,对企业行为提出了质疑甚至是否定。在节目中,主持人用了背景解释、数据分析、采访当事人以及连线法律专家等方式,一方面证明了滞留事件是由于单纯的企业纠纷引起的,不涉及国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邮轮扣押事件上,虽然各方都是合法的,但是事发前后如果各方都能以游客的利益为重,这一滞留事件并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甚至不会发生。从这两个角度,这期节目给了企业一个警示,公众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以一己私利损害公众利益,即使合法也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除了对于企业的监督,媒体对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批评和监督也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