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缘于传媒视觉化的儿童媒介使用困境
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困境。“在电视所有的受众中,儿童是一个数量庞大、不容忽视的群体。对儿童受众的吸引和影响,不光左右了电视发展的现在,同时也决定了电视媒介的未来。”[3]通常认为,儿童看电视玩电脑对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Valkenburg等指出,“看电视促进的是‘白日梦’而非创造性想象,原因在于看电视会导致抑制创造性想象的信息加工习惯,要进行创造性想象,个体须有将自己从既存信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反思的风格、持续的努力及对一件事情仔细思考时必要的安静平和等,但看电视却会对这些产生不利影响”。[4]
以在儿童中引发观看热潮的《吧啦吧啦小魔仙》为例,小魔仙们身着艳丽奇幻的服装,在相同的背景音乐声中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边说咒语边变身,这实际是对日韩动漫的模仿,故事和形式都没有独创性,长剧集的连续播放占据了儿童的观看时间,孩子们也无须去设想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和情景,因为每一集的问题解决都依照相同的模式。
而且“想象往往需要在言语的作用下,按照新的联系和关系激活、调整大脑皮层上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重新结合构成新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5]
抽象思维水平提高的困境。抽象思维是重要的思维能力,基于概念和概念关系的抽象思维方法提供了人类超越感官把握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儿童在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从4岁开始,书面语言、数学概念等的发展就应该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在视觉化的传媒环境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常被视觉冲击占据。
作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游戏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如玩魔方、下棋、搭积木,等等。早期小型电脑游戏如俄罗斯方块、排地雷,对于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推理演算能力也有益处,但随着3G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五花八门的电脑游戏都换上了色彩鲜艳的新形象。如愤怒的小鸟、洛克王国等,游戏画面色彩丰富,各种形象生动有趣,但它们基本都不会进行语言交流。相比传统的儿童游戏,这类电脑游戏除了免除真实陪伴的需要,替儿童打发闲暇时间之外,对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其抽象思维水平的意义实在难寻。
情感自然发展的困境。儿童头脑中尚没有充斥陈规旧习,不存在成见。传媒视觉化却将成人的生活和情感揭示给儿童,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到儿童世界之外的各种情感和行为模式。
长篇幅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穿着大红袍、终日涂抹艳红唇膏的红太郎动辄拿一口平底锅砸向丈夫灰太狼,画面夸张、视觉冲击力强,且不断重复,此场景及人物关系令儿童印象深刻,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问道:是不是女孩长大了就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公?
附丽于视觉冲击的情感被称为“后情感”,亦即一种虚拟出的非个人的经过再度包装的情感。[6]这种情感并非人性自然情感的生发,儿童尚无法理性认识其中的区别,且深为视觉化信息所吸引的儿童将大量时间消耗在电视、电脑前,减少了他们和同龄人相聚交流的时间,也不利于其自然情感的发展和培养。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