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对地方受众资源的培养
2011年底,全球著名投资商巴菲特以2亿美元收购了他家乡的日报《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对这一行为巴菲特解释:“报纸丧失了新闻传播的主流位置,但是他在一些地方还会占据主流位置。比如你想了解邻居在干什么,最近本地区有啥好玩的活动,还会有本地的比赛、学校、活动。这些细致末节的东西,只有报纸会刊登。”“(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大部分新闻都是本地新闻,他们告诉我很多奥马哈本市的消息、本市的体育比赛、还有我邻居们的事情,这些有意思的新闻都是我关心的。其他地方我找不到。”巴菲特认为,未来的报纸必须更加深入社区、本土,增加专注于某个地区和群体感兴趣的独家新闻,吸引读者。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是享誉全球的全国性报纸,但在美国,地方报纸却是美国报业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它们走的就是一条地方性鲜明的道路。以美联社为例,它每天为全美各个报社发出约5万字的国际新闻稿件,但是美国州一级的报纸平均每天只有6条国际新闻。同样,日本国内很多报纸基本不刊登重大国内国际新闻,新闻主要取材于受众的身边事,由于这种新闻琐碎,所以被称为“豆”新闻,但这种新闻具有鲜明的地方化特色。可以看出,专注地方新闻是国外很多地方报纸面对全球化媒介浪潮的第一选择。
因此,都市类报纸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对文娱新闻的比重,加大地方新闻的比重。《洛阳晚报》的宣传语是:“洛阳晚报,咱家的报”,“家”一词寓意深刻;《羊城晚报》也曾以“我家的报”作为品牌概念,两者突出的都是“家”的理念。新闻多是受众身边的家长里短、街谈巷议,与受众民生紧密相连。总之,地方资源赋予了中国都市类报纸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核心价值,它的发展前景必须建立在对地方资源的充分尊重和挖掘的基础之上。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强调地方资源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所以都市类报纸在确保地方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吸纳不同地域媒介的特色和优点,在本土性和全球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作者简介:陈丹,女,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杨丽萍.媒介地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良荣.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0(10).
[3] (美)约翰?维维安著.顾宜凡等译.大众传播媒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莹.《大河报?厚重河南》研究[D].河南大学,2007.
[5] 彭超群.《潇湘晨报?湖湘地理》编辑策划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