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节目资源配置需专业化
记者:作为节目的制作人,您认为《开门大吉》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刘正举: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化节目生产流程。西方节目有制作宝典,只要按照他们的生产流程和标准操作,节目都能保持一定的水准。但目前国内大多数节目都处于小作坊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在人员不够多、分工不够细、缺乏专业化标准等方面。由于缺少标准,更缺少标准所需要的配套资源(包括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流程。虽然我们栏目有十几个人,但是能发挥高效作用的人员不会超过八个。
像《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第一年有400多人,第二年变成1000多人。第一年经费是8000万元,第二年增加到1亿元,所以它可以做得很细致;《爸爸去哪儿》为什么不错,第一,因为它开创了亲子类节目这一新的节目形态;第二,因为它拥有200多人的核心团队,光摄像师就有60多人,外围的服务团队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去哪儿》后期剪辑做得很好,因为它由社会公司完成,11期节目,剪辑费是200万元。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现有的资源无法做到,我们只能用小作坊的方式去完成大公司才能完成的工作,就好比一只小帆船做了巡洋舰该做的事。但小帆船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航空母舰的效果,因为航空母舰是另外一套配置体系。如果我们将来能按照航母舰队群的方式配置资源,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成功的大节目。
记者:《开门大吉》收视表现很成功,但社会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远不及地方卫视市场化运作的节目,比如好声音、跳水节目、相亲节目等。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刘正举:还是一个资源配套的问题。《中国好声音》、《跳水星搭档》就像一场暴风雨,在播出之前和过程中做了大量推广投入和炒作,但《开门大吉》由于各种原因,享受不了相应的推广资源配置。我们的推广和网络传播跟前者相比,就如同濛濛细雨,只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不过,春雨也会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记者:对于今后《开门大吉》的发展,您有何规划与预期?
刘正举:将栏目做成扎扎实实的品牌节目,深化节目的忠诚度、美誉度和知名度。纯度要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啤酒,做成白酒,希望将来能达到纯酒精的度数。2013年初,因为刚开播,节目没有参加台里的栏目综合评价体系;第二季度参评了,排在全台第十二;第三季度排在全台第五,在《焦点访谈》之前;第四季度预计不会跌出前五名。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节目能朝着品牌化发展前进一步,我们将围绕品牌做好工作。
记者:作为一名资深而出色的益智游戏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在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歌唱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节目异常火爆的今天,请您预测下今后益智娱乐节目将如何发展?它还具有多大发展空间?您认为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未来的创新与突破空间在哪里?
刘正举:中国益智类节目从未像歌唱比赛节目一样,火爆到所有台都趋之若鹜。益智娱乐节目的空间从未被占满过。我预测,未来它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亲情类的,融入更多家庭元素;二是向纯智力类和文化传播方向发展,如去年很火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刚开播的《最强大脑》。对于央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创新与突破空间,我个人认为应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真正调动起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资源方面进行配套。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