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4期

身处基层也要“走转改”【2】

巢强

2013年12月13日14:16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三、不打官腔

很长时间,县区时政新闻节目给人的印象是“听会议、跑视察、拍调研”。在这次“走转改”中,我们打破这种老套,捕捉现场生动的画面,严格控制资料画面的使用,重生产、工作现场,轻活动场景,不发活动架势、隆重场面。

武进区召开失地农民保障会议,按照以往的常规路数,区县电视台会把它做成宣传政策的时政新闻,以会议场面为主。如此,虽符合宣传要求却不受当地观众欢迎。武进台记者采写的《我区为第四年龄段失地农民发新年红包》,不报道会议规模、形式,而是关注会上提到的与失地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以“新年红包”为切入,报道生动具体,言之有物。

报道好看不好看,与工作方式是否踏实有关。以前基层编导为了向上多发稿,好大喜功,往往喜欢导故事,编新闻。去年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张照片,一名县区电视台记者拿了一张打印好的文稿,让领导照着读,摄像在边上拍领导讲话,一时间被网友传为笑谈。这种浮躁的不讲究真实的工作方式,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打官腔”,势必会引起受众反感。

在新闻报道上,我们严格杜绝标语式标题,力求“精、准、活”,与时代脉搏同拍。如:《春茶遭遇双重“倒春寒”》、《前黄村民捕获“河蚌精”》、《为“禽”所困》等,既生动活泼,又寓意准确深刻。在人物报道中,实施了“报足报活报透主体人物新闻竞赛活动”,注意捕捉人物个性化的一面,如有特点的话语、肢体语言等。要求摄像早开机晚关机,为抓住新闻主体最佳状态甚至不息机,通过塑造新闻人物的个性魅力,使新闻报道不再僵化。人物个性化的表达,使得报道的鲜活度、社会的关注度都有明显提高。

(巢强:武进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