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题策划的几点启示
《奋飞》特刊,从4月3日启动至6月4日结束,两个月时间前后推出了五大系列、近20万字的报道,其中包括40多条权威发布、40余个主题专版和两大重磅文章。河南报刊审读、河南新闻阅评称赞它是鸿篇巨制、气势恢宏,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是大手笔反映重大主题,大视野整合新闻资源,大策划形成超强传播,堪称主流媒体“领跑”重大主题报道的扛鼎之作,也为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资品鉴的样本。不少读者给参与报道的记者打电话,发微信、短信祝贺,为奋飞特刊“叫人眼前一亮”叫好;有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还叮嘱在报社实习的学生留心收集每期特刊,为教学和科研备用。
2013年7月1日,《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一书出版,省委书记郭庚茂题写书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撰写序言。作为成功领跑的大型主题策划,奋飞特刊可以提供诸多启示——
启示一:重大主题报道要形成声势,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和顶端推动。
重大主题报道选题分量重,发稿跨度长,报道内容多,工作量巨大,没有顶层设计和顶端推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航空港报道不是河南日报的独家报道,河南日报甚至也不是发声最早的媒体之一,但在业内却是大家公认的航空港报道领跑媒体,这要归功于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顶层设计和顶端推动。奋飞特刊策划方案,凝聚了集团、报社领导班子打“大仗、赢仗、好仗”的共同信念,汇聚了专业精英团队的智慧心血和拼搏作为。可以说,策划方案成型之时,就具备了赢在起点的特质和可能。为了组织报道,编委会先后抽调了40多位精兵强将,组成航空港报道工作室。与此同时,航空港报道还得到了出版部、评论部、编辑室、总编室等多部门领导和同仁们的倾力支持。担任航空港报道部门的骨干记者,有的五大系列中参与了三个系列的报道。赴国内各大机场采访的带队领导和记者,也都是集多重任务于一体,超负荷、一揽子展开工作。策划统筹、美编摄影更是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精益求精。国际视野能否实现策划意图,核心在于能不能和新华社谈妥“订单”,赵铁军总编辑为此亲力亲为,为国际视野策划能够落地,付出了不懈、艰辛的努力。
启示二:重大主题报道一定要有与时俱进、体现足够水准的专业演绎。
奋飞特刊五大系列,每个系列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彼此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报道形式上,采用了统一的专版模板、统一的栏题标识、统一的航空蓝色调、统一倡导的“华尔街日报体”,并第一次在一版头题位置使用“顶天立地”的特色导读,分别五次给予强势导读,提升阅读期待;第一次以全景回眸的方式给予强势收尾,凸显策划的大气磅礴;第一次“订制”使用新华社驻外记者对世界各大机场、空港的解析专稿,形成“第一信源传播”。五大系列还特别注重图片、图表、图标、图示等图解新闻手段的运用,各类图片使用多达190多张,而且用图尺度大,主图表现追求开放性,模板、图标、组图整合的使用,既持续固定又灵活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信息量。这些专业整合和前沿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专业演绎的顶配效果,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重大主题报道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的领跑风范。
启示三:正面报道也要有问题意识。
正面报道具备问题意识,其实是对事物规律性把握的体现。航空港建设是新事物,先行先试意味着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突破许多固有的障碍和问题,创建新的格局体系。奋飞特刊的问题意识,渗透在多个系列当中。长篇通讯《起飞的中原梦》,暗含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明讲航空港规划从构想到批复的经过,另一条主线实质上就是回答了河南是怎样持续立足自身实际,发现问题,寻找破解难题出路的过程。《崛起吧,航空港》在诠释中原梦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时,也不忘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立“靶子”,找差距,摆实际。围绕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展开的权威解读,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诠释中,也都包含着诸多的问题视角。国际视野、中国视野和中原视野,既让读者看到了奋飞的美好明天,也让读者意识到置身速度经济时代河南所面临的差距和问题。正面报道具有问题意识,使重大主题的社会求解、求证、求索,彰显了客观、理性和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这是高端、权威、主导、主流必备的清醒气质。
启示四:创新突破内部要有传承和文化氛围。
近年来,河南日报在配合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及时回答社会关切的持续探索中,不断有精品力作产生。以九论、十八谈为代表的大型政论报道,锤炼了队伍,同时也在内部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文化氛围。新九论创作时,为了突破老九论,并能够更加精益求精,承担第一篇至第九篇的创作组成员,会集体去“掐”一篇文章,“掐”得一针见血、“掐”得遍体鳞伤、“掐”得不计其数,却从来没有成员为此翻脸、为此记仇。这种业务民主,众“智”成城的攻坚氛围,已成为河南日报编采队伍迅速成长、屡建奇功的温床。航空港报道的每一个系列,在副书记、副总编辑王亚明、王俊本的带领下,均要经过多次“会审”,所有参与人员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会商、会审中,清新思路,清楚逻辑,贴切表达,美化图文,提升着报道可读、可视、可思、可用的综合感染力。
创新与突破,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它一定是有目标、有传承、有文化、有氛围的聚合产物。
(作者为河南日报总编辑助理、航空港报道总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