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受众的冲突与平衡--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8期

媒介与受众的冲突与平衡

张 亮

2013年07月30日16:1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本文目的在于论述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平衡。在简单介绍媒介的发展情况,受众利用媒介的原因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冲突。同时本文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平衡,介绍了媒介监视环境等正面功能。随后,媒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拥有了“话语权”。此外还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现状。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以受众的需求为主,而受众在利用媒介获取信息的同时,逐渐对媒介产生依赖。最后阐述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相互修正、相互提升。媒介在以后的发展中定要培养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也应该逐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关键词:媒介;受众;冲突;平衡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密切,但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并不能“镜子式”的再现现实世界,而只是营造一个拟态环境。媒介传播的信息,因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各种政治、经济团体的制约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往往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真实、公正,这导致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与此同时,受众也不得不借助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与外界沟通交流。

媒介与受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相互修正、相互提升。媒介在受众的监督下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新闻职业道德,不仅满足受众对未知信息的需求,更应尽职做好上传下达的良好工具。而受众需要培养媒介素养,面对数以万计的信息,应该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一、媒介与受众

(一)媒介

何谓媒介?简单地说,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1]。在这些媒介之中,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则是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这四大媒介各显神通,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1]。从手抄小报,新闻书,到周报和日报,再到现在的党报和商业报纸,一路走来已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史。

广播,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1]。1906年广播诞生,随后各国纷纷建立广播电台。广播也因其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感染力强,受众广泛等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样经历了几代科学家不屈不挠的努力。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定期播出电视节目。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此后,世界各国的电视业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代表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即网广播。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将互联网定义为与报纸、广播和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然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受众

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泛指大众传媒信息的接收者,主要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互联网的网民。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把受众看成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受众使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通过大量研究,总结出受众接触媒介的四种动机。一是消愁解闷,如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摆脱烦恼、消除疲劳、释放情绪、松弛神经等等。二是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拟态的人际关系,即受众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所产生的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还包括现实的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的内容,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等。三是自我确认,媒介报道中的人物、事件、状况、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等,可以为受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通过这种比较,受众能够引起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四是监视环境。通过媒介,可以获取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

人们在使用媒介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依赖关系。但对媒体的依赖程度,不同的受众群体会有所不同。由于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受众在对不同媒体的选择上也会存在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受众更倾向于印刷媒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在外作业者更乐于使用广播。电视对受众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因此电视成为受众普遍接受的媒介。而网络则成为技能及文化水平高的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通道。

二、媒介与受众的冲突

(一)不良新闻及广告使媒介公信力受损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实施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但实际情况表明,新闻真实性的情况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新闻记者》2010年第一期公布了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女老大包养16男”,“翁帆怀孕”等假新闻都在列。其中“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这则新闻,刊登在2009年1月18日、19日《华西都市报》和《青岛早报》两家报纸上。

与虚假新闻并称为媒体“三大公害”的还有低俗新闻和有偿新闻。低俗新闻的直接表现是新闻的琐碎化,像一些明星的绯闻琐事,某些媒体总是不失时机地大做文章,往往是第一天报道,第二天辟谣或更正,第三天吵吵嚷嚷要诉诸法律,实在是真假难辨。另一种低俗现象是媒体对于“性”的极大关注。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会影响受众对这些事物重要程度的看法,还会无意中给一些成年读者造成一种现在人都在忙着沉溺声色的误解。

有偿新闻的常见形式是媒体或媒体从业人员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而出卖媒体的版面空间或播出时间。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和地方单位为了逃避舆论的监督而用金钱收买的手段使媒体和记者“失语”。因此,媒体应该把好质量关,根除虚假、低俗和有偿新闻的报道,以及不良广告的传播,否则作为舆论工具、社会良知和历史记录者的新闻媒体不仅毫无真实性、权威性和公信力而言,而且必将成为金钱的奴隶和玩具。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