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编辑有别于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的编辑,除需具备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外,还需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强的语言文字能力,更迫切的传播导向使命。文章针对新入行的中医编辑,从业务知识的学习、编辑实践、自觉提升业务能力三方面展开对编辑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讨论。
关键词:中医编辑;中医药期刊;业务能力;培养
中医药期刊刊登的是中医、中药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作为中医药期刊的编辑应当具有中医药的专业知识。现在新入行的中医编辑都是中医药硕士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夫,但离合格的中医编辑差距还是很大,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符合中医药期刊办刊的需要。本文就新入行编辑的业务能力提升进行讨论。
一、学习科技期刊出版知识,了解工作内容
业务能力的培养从学习业务知识开始。新入行的编辑并未进行过出版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因此正式接触编辑工作之前首先需学习编辑出版知识。《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它内容丰富,涵盖了科技编辑应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阅读后就会知道编辑出版是怎么回事,编辑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建议新编辑从阅读《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开始,边学习边对照自己的刊物。重点掌握各种应遵守的标准和规范,如标点符号,量和单位,数字用法的规定,图表的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必须学习出版政策、法律法规,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知道依法办刊;学习部门制度性文件和业务材料,如岗位职责、编校流程、编辑规范[1]、《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医学的特定用字(来源于中医经典的某些病、症的描述用字,有其独特的含义),利于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了解常用的参考书籍,便于查找资料。熟悉本部门医药学专著、工具书和教材的名录及存放位置,学习工具书的使用,尤其要学习使用《中医经典索引》、《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熟悉《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内容,中医临床研究一般是在二者指导下开展的,中医论文常须引用其中的诊疗标准;熟悉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的《中医药主题词表》。这些都是在编辑加工稿件时常常要翻阅的。
学习本刊“投稿须知”。投稿须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报道宗旨,栏目设置,文稿内容、格式要求,都是要求作者的,当然编辑也是必须知道的。可通过阅读过刊、存档稿件,了解本刊的版面、格式、专栏,了解中医药论文处理的程序、编辑加工要点,为下一步进行编辑工作做好准备。
二、积极主动进行编辑实践
编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操作性很强,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编辑能力培养主要的途径就是反复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新编辑可以参与校对工作,在对红中见识各式各样的错误,这是将前期学习的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习老编辑的改稿过程,可以将脑子里的理论与实际的稿件联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对工作后,在有经验老编辑的带领下,可以着手处理稿件,亲历初审、送审、退修、编辑加工、签发的过程,在初审过程中严格遵守“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整体性”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稿件编辑加工。在青年编辑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工作程序后,让他们担当全权责任人,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2]。老编辑要心底无私,手把手地教,把自己总结的心得传授给新编辑;新编辑要细心聆听,用心作笔记,不懂就问,勤查阅资料。
在编辑实践中,宜根据审稿任务学习计算机检索、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和统计学软件,如选题是否新颖,宜选择主题词检索,看看类似发表的文献是多还是少,再结合论文的核心内容进行判断;内容是否重复发表,可借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判断;数据处理是否正确,需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核算。带着目的的学习是高效的,新编辑一般很快能掌握。
审稿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如不会审稿便不会改稿。编辑初审的任务是:审查来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报道范围,来稿与已经发表和准备刊登的同类文稿比较有无独到之处;对来稿内容质量和发表价值作初步评价;决定来稿是否需送编委或有关专家复审[3]。建议多阅读审稿专家意见、老编辑发稿意见,要结合论文仔细品读,学习审稿思路,逐步建立审稿思维。将自己初审的意见记录下来,等复审意见回来后作比对,看看自己看出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看到,经过多次实践,审稿能力会得以提高。
对稿件的修改除提请作者针对审稿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外,编辑还需要统一格式,规范化表达,使全文内容完整、逻辑严密,数据处理正确,结论客观。如对于中医临床论文,必须注意其临床资料是否完整,与行业“金标准”比较其诊疗标准是否公认、完善,图表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支撑结论,还需要专门注意中医理论、方法、处方、用药是否合理。
中医论文中对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局限,觉见的是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在审稿、改稿的编辑实践中,对医学统计方法要边学习,边实践,反复直到熟练。如果编辑不懂运用统计学方法,那么对于统计学应用错误的论文就有可能被发表出去,因方法错误而导致结论不正确,再以讹传讹,误导科学研究。对于一些较复杂、新应用于中医研究的流行病或统计学方法,编辑自己把握不准的,需提请从事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方面的专家把关。
伴随着循证医学(EBM)的不断发展,医学期刊作为医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EBM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对编辑的EBM教育,使他们尽快接受 EBM 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到编辑审稿中,以提高刊出论文的学术质量[4]。编辑实践中要根据循证医学的知识提请作者补充重要的方法学内容,采用严格的科学的表述,如果本是采取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科研设计的研究成果,因写作原因使得研究方法不具体,导致其证据无力,则是该领域的损失。中医学自古以来注重的是经验医学,在今天为了发展也应遵循循证医学理念来开展临床研究,重视科研设计,提高“证据价值”;编辑在审稿中,不仅考虑临床价值,还要考虑证据价值,筛选出进行随机、对照设计的临床论文,其应准确、完整地收集了原始数据,恰当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5]。
实践中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编委、作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多与编委、作者联系,向专家多请教,与作者多沟通,能加快稿件的修改速度,缩短出版时滞。对稿件反复审读,大胆置疑,对稿件编辑加工中的差错及时总结反省,培养越来越细致的工作态度,越来越严密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