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新闻升级的新概念【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4期

城市台新闻升级的新概念【2】

王晓雄

2012年11月13日13:44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三:新专业化

专业化的要求是新闻转型的重点。苏州台对新闻的要求是,新闻稿件要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是说,记者写出来的的新闻稿要有感染力,要能说清新闻事实,要在说清事实的基础上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第一时间把观众吸引进来;要解读背景,探寻真相,解读要从宣教式的传播转变为求教式的求证,哪怕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我们也不允许在报道中直接进行宣教,我们允许记者进行合理的建设性的质疑:比如说政策的执行手段是否合理、执行效果老百姓是否满意等,这些问题都大有可做之处。另外还有些规定,比如反对官话、套话、空话,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反对三俗。

专业化对于城市台的转型来说非常重要。相对于央视、省台的强势资源,我们毫无优势可言,如果不能把专业化做到极致,就彻底丧失竞争力了。当然,要实现专业化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专业化,为了将原来的队伍打造琢磨出更加专业的气质,苏州台也动了很多心思,花了很多功夫,从考核制度到培训、奖惩制度,全面进行机制创新,以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关键词四:大政经

苏州台今年提出了三大战略以推动新闻专业化的转型升级,即大政经、大民生、大新闻。其中大政经是我们着力布局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战略。

这些年来,大家有一个感觉,好像苏州台的时政新闻做得比较有特色,时政新闻的氛围比较宽松。其实这种较为宽松的氛围的形成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是苏州台的新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争取来的。

有一个前辈曾经告诉我,要想做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首先要把领导服务好。怎么样叫把领导服务好?领导交给你一个宣传任务,你规规矩矩完成了,这只能说是让领导放心,并不能让领导满意;要让领导满意,必须超出领导的经验范围,让他没想到,让他惊喜,才会有满意。因此,苏州台时政新闻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领导满意”的问题。正好遇到了一个契机。苏州当时发生了通安事件,农民因赔偿不公闹事,闹得很大,牵动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当时的苏州市委书记从农村出来,出身草根,他不怕和老百姓沟通,主动说要搭建一个和老百姓交流的平台。我们就乘势而上,做了一个节目《对话苏州》,就各种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让一把手与之对话。开始上级还比较谨慎,做的片子有四分之三还是宣传性质的,给节目取了两个名字,《苏州的幸福公式》、《直面天下第一难》,书记看后说,第一个名字不好,用后一个,节目内容的前面四分之三都不要,就直接做拆迁。这样一定基调,就很好。我们找了第一个上访户,得了绝症,让他和书记面对面对话,节目做下来效果奇好。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节目的话题都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对于书记来说,他觉得以前没这么做过,老百姓也并不可怕,两方面都很满意。做完那期节目后,书记批示,苏州市的市长、常委、副市长,与老百姓有关的民生部门,都要与老百姓面对面,而且这个对话不能做宣传。我们的节目就这么运作起来了。当然过程也并不顺利,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宣传思维,所以每次做节目我们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其中有半个多月是和领导沟通。第一期做了拆迁,第二期做了食品安全,领导干部切切实实地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这些话题当时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当时,市委书记对这个节目重视到什么程度?前几期都是他决定由哪个领导来面对面,还形成了简报。他已经把这当成了推动工作和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这个节目一做后,书记非常满意,威信树立起来了,后面我们的节目,书记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宽松度。今年苏州台继续创新,推出了新的节目,继续深度关注社会焦点问题,有些话题也提得非常尖锐,在全国也都算领时政新闻风气之先。所以说,并不是时政新闻没有收视空间,关键看你有没有办法。

(王晓雄:苏州广播电视电视总台社会经济频道总监)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