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質﹝嚙踝蕭嚙賢�躰部嚙賣�𡄯蕭臐�塚蕭嚙�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2期

外交新思維的政治修辭策略探析【2】

——以習近平同志出訪八國的演講為例

戴 盈

2014年01月07日11:25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四、外交演講中的修辭策略

本文通過分析習近平同志出訪墨西哥、美國、印度尼西亞、智利、坦桑尼亞、剛果共和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八國的演講文本,結合肯尼斯·伯克的“戲劇五要素”,總結出政治修辭策略的五個要素,即演講者、演講對象、演講雙方關系、場景、文化社會﹔五大心理認知,即個性心理認知、民族心理認知、語境認知、社會心理認知、社會政治心理認知。

演講者作為政治主體,在政治修辭中佔有主導地位,通過自身的情緒、心態、姿勢、心理訴求等,讓聽眾獲知演講者的價值觀和認同基點,在演講一開始就掌握主動地位。演講對象是演講者的訴求對象,他們所處的身份、地位、國籍等將直接影響到演講者的演說立場和態度。演講雙方的關系基於雙方的地緣、人際關系、權力利益等因素,有助於彌合差異,尋求共識。場景因素包括地理、時間、空間、場合等,有助於彌合演講者雙方的地理和心理距離,在演講中起到輔助和配合作用。文化社會因素則從民生、風俗、文化傳統等方面,彌合雙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傳播障礙,社會文化的理解和共識是進行一切傳播活動的基礎和橋梁。(如圖1)

(一)演講者要素

1.利用演講者的心境和情緒感染受眾。演講者的心境和情緒是演講活動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外事活動中,演講者在演講時所表現出的情緒如高興、激動、興奮等將對演講對象起到鼓舞的作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演講效果,必然要讓受眾感知到演講者的情緒,並能夠隨著演講者的言辭一起體驗到與演講者一致的心理體驗。2013年6月5日,在墨西哥進行正式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一開始就說:

今年4月,培尼亞總統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我們就新形勢下加強中墨關系達成重要共識。當時,培尼亞總統熱情邀請我訪問墨西哥,我愉快地答應了。我的想法是,為了推動中墨關系加快發展,必須趁熱打鐵、乘勢而上。

通過“趁熱打鐵、乘勢而上”這一比喻,形象准確地體現了我國期待與墨西哥加快關系發展,實現兩國更深層次的互訪和交流,深化友誼、擴大合作的意願。“愉快地答應”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政府互訪的高效,從應邀到出訪僅用了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足以顯示我國期待與墨西哥共同規劃中墨關系的發展藍圖的夙願。

2.利用演講者的心理訴求。在演講中,演講者針對不同聽眾的心理訴求,採用不同的言語策略實現政治說服。常見的心理訴求有:親和、從眾、求善、受尊重和同理心等。依據演講對象的心理訴求,演講者做出有針對性的政治修辭。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演講中講述道:

來到非洲,總有兩個突出印象。一是常來常新,每次非洲之行都能深切感受到這片大陸的新發展新變化,讓人歡欣鼓舞。二是熱情似火,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友好情誼,就像非洲的陽光那樣溫暖熱烈,讓人難以忘懷。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對非洲10國的訪問堪稱新中國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關系的‘開山之旅’。”[9]中非建交以來,中國始終將中非戰略伙伴關系置於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位置。習近平主席在對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更表達了“中非友誼將像長江和剛果河一樣長流不息、奔騰向前”的美好期待。

(二)利用演講對象的特質進行的政治修辭

針對不同國家的受眾,利用其國籍、習俗、身份、地位、信仰、所處情境等來豐富演講人的話語策略,可以收到很好的演講效果,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密切關系,這在政治演講者的修辭中經常使用。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訪問時,對國際關系學院的學生這樣親切地說:

國際關系學院是專門從事國際問題研究和教學的高等學府,相信你們對國際形勢更加關注,更能感受到過去幾十年國際社會滄海桑田般的巨大變化。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針對受眾的身份地位所採取的話語策略可以讓聽眾感到自己被尊重,有助於聽眾理解演講者的政治修辭目的,使演講者與受眾在演講效果上取得高度一致。

(三)利用演講者與演講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的政治修辭

把握演講者與演講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的修辭,其作用很直接和速效,它可以彌合差異,密切演講雙方的心理距離。演講者可以通過雙方地緣位置的遠近、人際關系、所屬團體和派別、社會權力等要素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辭。例如在坦桑尼亞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這樣描述中非關系:

非洲有句諺語:“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同開啟了中非關系新紀元。從那時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

(四)利用場景因素進行的政治訴求

在演講一開始,如果能將場景因素運用到演講中,結合演講時所處的地理、場合、空間、時間、空間布局等要素,將起到良好的溝通效果。習近平主席在對印尼訪問時,妥善將時間和空間要素運用到演講中,體現了很好的講演效果:

我是應蘇希洛總統的邀請,對素有“千島之國”美稱的印度尼西亞進行訪問。這是我這次東南亞之行的第一站,是傳承友好關系之旅,也是規劃合作之旅……

20年前,我曾訪問過貴國,親身體驗了印度尼西亞發展情況以及豐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20年彈指一揮間,但那時的情景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依然歷歷在目。再次踏上這片美麗的大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兩國關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五)利用演講雙方共有的社會、文化因素進行的政治修辭

在演講中加入演講對象的經濟民生、社會習俗、文化傳統等因素,實現跨文化的交流互動,不僅能使演講雙方認識到共有的價值和心理共識,也能夠契合聽眾的態度和思維方式,實現最大限度的“認同”。“仁者,愛人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情是最為重要的關鍵詞,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對方的民情、社情和文化有助於感知民眾疾苦。在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中這一策略運用得尤其恰當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政治說服效果,在此僅舉幾例:

哈薩克民族有一句諺語:“一片土地的歷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歷史。”……哈薩克斯坦偉大詩人、思想家阿拜‧庫南巴耶夫說過:“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后浪是兄弟,風擁后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哈薩克斯坦人民常講:“有知識,世界一片光明﹔沒知識,眼前一片混沌。”……

拉美有句諺語:“朋友要老,好酒要陳。”中墨兩國經過歲月積澱的深厚友誼,正如陳年的龍舌蘭酒,歷久彌香。……貴國總統貝尼托‧華雷斯曾說過:“無論人與人還是國與國之間,尊重他人權利才能帶來和平。”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時此刻,我想起一位非洲詩人的詩句:“向前走,非洲,讓我們聽到你歌聲中勝利的節奏!”……非洲有句諺語:“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交往源遠流長。

在演講方式上,習近平主席採用生動的表述方式、輕鬆自如的姿態和手勢,與聽眾眼神交流互動,廣泛使用比喻、擬人、引用、借代、反復等修辭格,將中國的社情民意、政治制度、國家方略等以親和有力的方式進行傳播,增強了演說效果。在演講中,“朋友要老,好酒要陳”“河有源泉水才深”“飲水不忘掘井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等詩句被國內外記者廣泛引用。我們常說,語言好似華麗的衣裳,隻有在說話時注意文採修飾,才能讓人領悟到說話者的意圖,即所謂“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言無厭”。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