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題策劃的幾點啟示
《奮飛》特刊,從4月3日啟動至6月4日結束,兩個月時間前后推出了五大系列、近20萬字的報道,其中包括40多條權威發布、40余個主題專版和兩大重磅文章。河南報刊審讀、河南新聞閱評稱贊它是鴻篇巨制、氣勢恢宏,有撼動人心的力量﹔是大手筆反映重大主題,大視野整合新聞資源,大策劃形成超強傳播,堪稱主流媒體“領跑”重大主題報道的扛鼎之作,也為新媒體時代黨報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提供了可資品鑒的樣本。不少讀者給參與報道的記者打電話,發微信、短信祝賀,為奮飛特刊“叫人眼前一亮”叫好﹔有的高等院校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師,還叮囑在報社實習的學生留心收集每期特刊,為教學和科研備用。
2013年7月1日,《奮飛·鄭州要建航空港》一書出版,省委書記郭庚茂題寫書名,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撰寫序言。作為成功領跑的大型主題策劃,奮飛特刊可以提供諸多啟示——
啟示一:重大主題報道要形成聲勢,一定要有頂層設計和頂端推動。
重大主題報道選題分量重,發稿跨度長,報道內容多,工作量巨大,沒有頂層設計和頂端推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航空港報道不是河南日報的獨家報道,河南日報甚至也不是發聲最早的媒體之一,但在業內卻是大家公認的航空港報道領跑媒體,這要歸功於河南日報編委會的頂層設計和頂端推動。奮飛特刊策劃方案,凝聚了集團、報社領導班子打“大仗、贏仗、好仗”的共同信念,匯聚了專業精英團隊的智慧心血和拼搏作為。可以說,策劃方案成型之時,就具備了贏在起點的特質和可能。為了組織報道,編委會先后抽調了40多位精兵強將,組成航空港報道工作室。與此同時,航空港報道還得到了出版部、評論部、編輯室、總編室等多部門領導和同仁們的傾力支持。擔任航空港報道部門的骨干記者,有的五大系列中參與了三個系列的報道。赴國內各大機場採訪的帶隊領導和記者,也都是集多重任務於一體,超負荷、一攬子展開工作。策劃統籌、美編攝影更是全程跟蹤,全程服務,精益求精。國際視野能否實現策劃意圖,核心在於能不能和新華社談妥“訂單”,趙鐵軍總編輯為此親力親為,為國際視野策劃能夠落地,付出了不懈、艱辛的努力。
啟示二:重大主題報道一定要有與時俱進、體現足夠水准的專業演繹。
奮飛特刊五大系列,每個系列既可以獨立成章,又彼此有機統一,相輔相成。在報道形式上,採用了統一的專版模板、統一的欄題標識、統一的航空藍色調、統一倡導的“華爾街日報體”,並第一次在一版頭題位置使用“頂天立地”的特色導讀,分別五次給予強勢導讀,提升閱讀期待﹔第一次以全景回眸的方式給予強勢收尾,凸顯策劃的大氣磅礡﹔第一次“訂制”使用新華社駐外記者對世界各大機場、空港的解析專稿,形成“第一信源傳播”。五大系列還特別注重圖片、圖表、圖標、圖示等圖解新聞手段的運用,各類圖片使用多達190多張,而且用圖尺度大,主圖表現追求開放性,模板、圖標、組圖整合的使用,既持續固定又靈活變化,極大地豐富了信息量。這些專業整合和前沿表達手段的綜合運用,實現了專業演繹的頂配效果,也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重大主題報道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的領跑風范。
啟示三:正面報道也要有問題意識。
正面報道具備問題意識,其實是對事物規律性把握的體現。航空港建設是新事物,先行先試意味著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突破許多固有的障礙和問題,創建新的格局體系。奮飛特刊的問題意識,滲透在多個系列當中。長篇通訊《起飛的中原夢》,暗含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明講航空港規劃從構想到批復的經過,另一條主線實質上就是回答了河南是怎樣持續立足自身實際,發現問題,尋找破解難題出路的過程。《崛起吧,航空港》在詮釋中原夢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內涵時,也不忘尋找有針對性的問題立“靶子”,找差距,擺實際。圍繞大樞紐、大產業、大都市展開的權威解讀,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詮釋中,也都包含著諸多的問題視角。國際視野、中國視野和中原視野,既讓讀者看到了奮飛的美好明天,也讓讀者意識到置身速度經濟時代河南所面臨的差距和問題。正面報道具有問題意識,使重大主題的社會求解、求証、求索,彰顯了客觀、理性和實事求是的價值取向,這是高端、權威、主導、主流必備的清醒氣質。
啟示四:創新突破內部要有傳承和文化氛圍。
近年來,河南日報在配合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及時回答社會關切的持續探索中,不斷有精品力作產生。以九論、十八談為代表的大型政論報道,錘煉了隊伍,同時也在內部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創新文化氛圍。新九論創作時,為了突破老九論,並能夠更加精益求精,承擔第一篇至第九篇的創作組成員,會集體去“掐”一篇文章,“掐”得一針見血、“掐”得遍體鱗傷、“掐”得不計其數,卻從來沒有成員為此翻臉、為此記仇。這種業務民主,眾“智”成城的攻堅氛圍,已成為河南日報編採隊伍迅速成長、屢建奇功的溫床。航空港報道的每一個系列,在副書記、副總編輯王亞明、王俊本的帶領下,均要經過多次“會審”,所有參與人員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會商、會審中,清新思路,清楚邏輯,貼切表達,美化圖文,提升著報道可讀、可視、可思、可用的綜合感染力。
創新與突破,絕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它一定是有目標、有傳承、有文化、有氛圍的聚合產物。
(作者為河南日報總編輯助理、航空港報道總統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