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岁 央视频《文物“潮”我看》带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轴线”
2020年12月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在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上共同推出的文博类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别节目《一根中轴线穿越京城八百年》顺利播出。本期直播,节目组走出演播室,在中巴车上搭建“移动演播室”,带着网友一起漫步北京城,潮游中轴线。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和总台主持人李梓萌分别担任本期“潮推官”与“追潮团长”,带领网友一路从南向北游览北京7.8公里中轴线上的知名地标和文化遗产,详解北京中轴线数百年沉淀的历史和新时代焕发的潮范儿魅力。德云社相声演员高峰、栾云平则化身“追潮人”,与潮小助一起畅聊老北京天桥曲艺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声里的北京中轴线故事。
单霁翔与李梓萌变身“金牌导游”
带团打卡北京中轴文化地标
在上午的直播中,单霁翔与李梓萌化身“金牌导游”,带观众从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出发,一路北上,在前门大街、景山万春亭、以及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几个重要建筑下车进行实地探访,详解北京中轴线上的文物故事和历史知识。
作为“京城南大门”,永定门建筑群相隔213年才全部建成,建国后又经历拆除和复建。以这里为起点,单霁翔和李梓萌一路向北,和网友一起沿途打卡天桥、天坛、先农坛、以及前门“大栅栏”等地标景点,用一个个故事详细介绍了北京中轴线在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面貌。
两位“金牌导游”一路攀登,到达了中轴线的最高点——景山万春亭,在沿途和现场游客的不断互动中,讲述着这座皇家御苑的百年沧桑,万春亭上,与网友一起领略故宫建筑的恢宏和中轴线的对称之美。
中巴车驶过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历史见证——万宁桥后,两位嘉宾带大家到达中轴线的北端终点——钟鼓楼。没有钟,没有表,古代是怎么实现报时的?为什么说“暮鼓晨钟”而不是“暮钟晨鼓”?钟鼓楼如何做到“计时、定时、报时”功能三位一体?在钟鼓楼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下,广大网友与嘉宾一起感受古人计时的智慧。
德云社总教习高峰、总队栾云平现身直播间
带大家一起感受藏在相声里的北京中轴线
下午的直播在虚拟演播室中进行,节目搭建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并邀请到德云社相声演员高峰、栾云平担任“追潮人”,用相声的方式打开“中轴线”上的市井面貌,挖掘相声段子里的老北京生活。
从中轴线上的天桥引出曲艺文化,“追潮人”高峰和栾云平讲述了相声的历史与文化。此外,直播还以“报地名”“报菜名”“学叫卖”等经典相声贯口为引,用互动游戏的方式,趣味解读了北京各城门的读音与故事、北京儿化音的正确用法、北京传统小吃美食、胡同里的吆喝声等中轴线文化。节目在说学逗唱的相声氛围中,带观众领略了那些中轴线上的“北京范儿”。网友留言评论道:“太有意思了,原来相声里藏着这么多老北京的过往。”
一线牵一城,一城聚一线。“北京中轴线”被称为“北京古城的灵魂与脊梁”,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个1500米的不同功能分区,反映了古老的中轴线建筑布局以及独特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理念。梁思成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建立而产生”,中轴线上宏伟的建筑群凝结了中国古人的审美与智慧,对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工作,正如单霁翔所说,“我们既要保证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又要保持传统的景观和风貌,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期节目用一种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沿着中轴线展现了北京格局的精髓和北京古都的魅力,带网友了解先人的智慧,感受到了中轴线的生命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