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播电视台:巧用地缘优势开展国际传播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语言相近,文化相通,习俗相似,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广西广播电视台依托自身资源和地缘优势,为广西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挖中华优秀文化及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了应有作用。
加强合作 构建对外传播体系
北部湾之声,简称BBR,是以传播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增进中国—东盟互信友好为主体的多语种、区域性国际主流媒体。北部湾之声由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中国首个区域性国际广播频率,开创了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合作的新模式,大大增强了中国对外传播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北部湾之声秉承“中国立场、广西特色、国际表达”的传播理念,主动与东盟各国媒体进行全方位合作,逐步构建起外宣广播频率、影视译制、网络新媒体、边境外宣期刊、东南亚工作站、东南亚多媒体译制传播中心等对外传播体系,实现对外传播立体化、系统化和多元化。同时,为提高在境外调频广播节目落地率、到达率,2011年起,北部湾之声先后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等东盟国家电台开设固定栏目,落地译制播出节目。
融通中外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融通中外要通过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更好地传播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文化。比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这个理论上的突破为中国在人权领域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赢得了主动,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再如互联网问题,我们率先提出“信息传播无国界、网络空间有主权”,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不少西方国家也表示接受。
融通中外,还要坚持有的放矢。世界各国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对外话语也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讲世界通行的“普通话”,也要讲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方言”。广西广播电视台利用广西边境地缘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多方资源,首创地方媒体驻外工作站、译制站,实现本土传播、融合传播。自2015年6月起,先后在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东盟国家电台、电视台设立工作站和译制站,开展节目编译、配录音、采访、译制剧推广、技术交流等工作。
打造品牌 强化纽带关系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重视开发东南亚市场,相继使用当地语种译制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并通过多种模式实现产品落地。2014年,广西广播电视台先后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老挝国家电视台签署合办《中国剧场》协议,每年分别在柬埔寨、老挝固定播出100多集中国影视剧。通过电视剧的交流合作,对连通两国人民心灵、了解彼此文化、加深纯真友谊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此后,广西广播电视台与老挝、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再次签署协议,联合开展《中国动漫》的译制和推广。自2016年起,《中国动漫》栏目播出了一批中国优秀动画片,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哪吒传奇》《西游记》《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为柬埔寨、老挝的少年儿童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同唱友谊歌”中越歌曲演唱大赛自2005年由北部湾之声首次发起,已成功举办12届,在中越两国轮流举办,吸引了众多中越年轻歌手参赛,引起两国民众广泛关注。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东盟五国主流媒体联合打造“同一个月亮 共一片爱心”中秋节大型跨国文化活动,自2011年起已分别在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成功举办多届,成为中国广西和东盟国家在中秋节前后举办的重要民间友好交流活动。这些大型外宣活动逐步形成品牌,成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部湾之声派出华语、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越南语等各语种记者编辑,多语言、多媒体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和广西的疫情防控举措、成效以及感人故事等。同时加强与自治区外事办、教育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等与外籍人士有较多往来的厅局合作,将原创内容在各单位新媒体平台广泛分发传播,服务在桂、在华外籍人士,扩大传播影响力。4个多月来,共向东盟国家播送800多条外语报道,推送1800多条新媒体消息,这些报道让当地各界人士对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全方位与东盟各国媒体开展合作,建立新型的内外合作传播机制,有效地打造了更多面向东盟各国的文化宣传品牌,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