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
——以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为例
此文为2019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摘要
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进入激烈冲突的阶段,对于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都产生巨大影响。在新闻传播领域,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少有从宏观上研究中美新闻媒体对该问题的报道特点、报道框架的总体性分析。本文选取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进行主题建模,用词云图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本文发现,两家媒体的报道框架是:人民网的报道框架是一种愿景式框架,目的是在阐述中国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从报道内容角度看是一种窄域框架,从报道对象看是一种集体主体框架;华盛顿邮报网站是一种事件冲突框架,它通过传递不通事件的信息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冲突网络,从报道内容看是一种宽域框架,从报道对象看是一种个人主义框架。
关键词:框架理论 LDA主题模型 中美贸易争端 人民网 华盛顿邮报
在2018年的这场贸易争端中,中美两国不仅投入大量政治、经济、外交资源进行博弈,同时也使用了大量媒体资源为自己赢得舆论优势。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是中美两国国家级的新闻网站,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对比两大新闻网站上以“中美贸易(U.S.-China trade)”为话题的新闻报道,探究两家媒体的报道框架,对于认识中美两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规律、发现新闻报道差异有一定的帮助,最终对于改进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意义与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在国家层面,研究不同类型的新闻框架能够指导现实的舆论引导实践,丰富舆论引导的方法体系。在国际层面,日益“走出去”的中国要求我们的媒体必须了解国外媒体的新闻框架,这样才能与国际社会进行高水平对话。在媒体层面,主流媒体虽然掌握着巨大的舆论资源,但随着社会多样性外溢到媒体领域,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被稀释,主流媒体必须适应来自多样性框架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新闻框架进行理论建构与方法探索。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对大量新闻文本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大大提高了内容分析的效率,拓展了新闻理论研究的方法手段。
(二)文献综述
目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研究贸易战的文献不多,与我国政府和媒体业界对中美贸易争端的重视程度不相匹配。从百度学术的搜索结果来看,真正符合“贸易战”和“新闻传播”的结果只有三篇,包括吴玉兰和罗予翎在论文《国际贸易新闻传播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我国国际贸易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探析——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和彭丽的《如何提升门户网站财经专题传播影响力——以新浪网、网易网“光伏贸易战”专题为例》。这三篇论文主要研究国内财经报纸对单一商品争端的报道,研究角度较窄,宏观视角也较为欠缺。
国内框架理论研究主要有三类研究方向:(1)对国外框架分析研究成果的引介(2)对框架分析的理论解读(3)框架理论在现实案例中的应用。第一类的代表性论文是孙彩芹的论文《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作者从研究内容、研究典范、分析路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框架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二类的代表是潘忠党的《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对框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第三类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方博在其硕士论文《新闻框架与社会图景建构——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为例》中,对比了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在对H1N1流感事件的报道中的一般框架要素的分布状况,最后对两份报纸的新闻框架进行总结。
随着海量文本在互联网上不断产生,文本挖掘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新闻传播学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一文介绍了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场景,阐述了技术发展给传播学带来的机遇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瓶颈。《基于 LDA 模型的网络舆情事件话题演化分析》和《舆情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话题识别及其主题关联分析》两篇文章主要是LDA主题模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拉斯韦尔的5W模型。该模型简洁明了地表示了传播学中最重要的5个基本要素: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by which channel),对谁说的(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本文主要关注5W中的“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行探索性研究,意图从大量新闻报道中提炼出两家媒体就“中美贸易”话题的报道主题和报道视角,从宏观层面把握媒体“说了什么(say what)”。
其次是应用框架理论对中美两国媒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框架理论最初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其本质是人的认知结构。1974年戈夫曼将其引入传播学后,框架理论开始被应用于媒体、受众等领域的研究。媒体是通过相对固定的认知结构选取新闻素材和报道角度的。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性的文本分析技术来挖掘新闻主题,从而归纳媒体的报道框架,最终对比中美媒体报道框架的区别。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本文主要采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潜狄利克雷分布(LDA)算法建构主题模型。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是为了探寻文本数据中“隐藏的结构”,事先并无训练样本集,通过机器聚类等算法,来发现数据潜在类别规则。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最常见的应用是主题模型的挖掘。
本研究的主要思想是将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文本看作一个混合概率分布,而将其中的每个主题看作在词语上的一个概率分布。通过代码运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词语概率分布,然后对词语进行解释、归纳后得到每个概率分布对应的主题。
(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本文将文章检索的范围限定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内。在这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由隐性问题演化为显性问题、由阶段性低烈度冲突演化为持续性白热化冲突的过程,便于在发现主题的同时对比冲突前后报道主题的变化。
其次,在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内容搜索框中进行关键词测试。经过多轮测试发现,除了“中美贸易战”之外,人民网的搜索结果中还包括了“中美贸易争端”、“中美贸易谈判”等,与“中美贸易战”具有强关联性,若单独使用某个词语将损失部分数据,同时,几个词语都是“中美贸易”的子集,使用“中美贸易”将包含更多可能的主题,因此,本文将关键词的范围扩大,以“中美贸易”作为主关键词进行检索;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搜索结果中,除了“U.S.-China trade war”之外,还包括“U.S.-China trade dispute”,“U.S.-China trade fight”和“U.S.-China trade negotiations”等,基于同样的考虑,将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搜索关键词定为“U.S.-China trade”。
最后,使用Python爬虫工具爬取两家网站的搜索结果,数据包括:新闻标题、新闻链接、作者、发表日期、新闻内容。在人民网得到1540篇文章,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得到2231篇文章。接下来使用Python的jieba分词模块对文本分别进行分词和去除停用词处理。提取主题后,使用WordCloud制作关键词词云,通过可视化手段直观显示各主题的差异。
三、基于LDA建模的新闻主题识别
本文使用Python构建LDA主题模型时,其基本思路是按照整体和分段两个层面进行。在整体层面上,本文把两个网站的所有数据视为一个主题集合,通过LDA主题建模,分别提取主题。在分段层面上,本文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分为12个阶段,每两个自然月为一个阶段,分别提取每个阶段的主题,并尝试发现新闻报道主题的变化。
(一)相关新闻的数量分布与变化趋势分析
新闻媒体的作用之一是议程设置,议程设置为公共舆论提供议题。在新闻实践中,一个新闻主题出现的数量和频率是衡量主题重要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显示话题提供者对社会某一方面问题表示关切的重要暗示。
经过数据抓取和统计分析,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就“中美贸易(U.S.-China trade)”主题的日发稿量变化如图2(a,b)所示,使用多项式趋势线显示数量变化趋势,同时两家新闻网站的日发稿量之差(华盛顿邮报日发稿量-人民网日发稿量)如图2(c)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对“中美贸易”问题的报道在两年时间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第二阶段是在2018年3月-2018年12月。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征收关税。随后中国提出反制措施。至此,中美贸易冲突正式爆发,其在新闻舆论方面表现为新闻报道量激增:以2018年3月1日为界,人民网相关文章从之前的日均15.7篇增加至日均130.6篇,激增到8.3倍,华盛顿邮报网站从之前的日均52.1篇激增至日均篇151.1篇,增长到2.9倍。
2018年3月以前,从报道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两家媒体对“中美贸易”的报道数量平稳,双方的互动不明显;从报道数量的分布来说,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呈平稳的波浪式变化,整体量高且平稳。而人民网对该议题的报道主要呈簇状分布,整体不连贯,报道时断时续。可以推断,在2018年3月以前,华盛顿邮报一直在关注该话题,对于美国而言“中美贸易”问题并非一个新问题,其中可能有美国总统大选制造议题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警惕隐含的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担忧。人民网虽然有关注,但该话题在国内并未真正形成议程,只是在某些节点简单发声,未能及时对美方的关切作出有效回应。对于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而言,经济贸易是双方的核心利益之一,对于该问题的消极处理必然导致危机。2017年1月-2018年2月这一时期虽然相对平静,但却蕴藏着巨大危机。
2018年3月以后,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激增。通过观察可发现,人民网的报道数量分布依然是簇状分布,连贯性较弱。2018年10月23日美国宣布特朗普将与习近平在G20会议期间会面,在此出现一次报道高峰之后趋于整体减少。基于人民网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对美方做法主要持批评态度的判断,可以合理推断该事件之后中国一直在释放善意信号,逐渐减少批评报道的数量,淡化事件影响,中国逐渐从被动对抗状态转入积极讲和状态。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数量相对连贯,在中国政府转入讲和状态后,其报道数量依然保持了相对多且稳定的趋势,美方态度强硬,对华态度依然以对抗为主。
(二)人民网的主题模型识别
1.可视化人民网的主题关键词
人民网数据共经过两次关键词可视化建模。第一次建模后,结果显示“中国”、“美国”是最主要的关键词,其他更有意义的关键词被掩盖。因此本文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去除“中国”和“美国”两个词语,获得了更丰富、更细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以下所述均为第二次实验结果。
在整体层面上,如图3(m)所示,人民网的主要关键词为“企业”、“发展”、“世界”、“国家”、“经济”、“贸易”、“摩擦”、“市场”等,主要关注经济领域。在分段层面上,如图3(a-l)所示,人民网报道的主题关键词主要包括“发展”、“合作”、“企业”、“国家”、“市场”,与整体层面关键词基本一致。
尽管人民网的报道主题整体比较一致,但仍可以看出前后变化。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人民网在“中美贸易”话题上更多展现“发展”和“合作”的世界愿景,“全球”、“世界”、“国家”、“合作”、“市场”、“投资”等词汇高频出现;而在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其话题逐渐转向具有实体意义的“国家”、“市场”和“企业”,主题更加务实,虽然“全球”、“世界”等词仍有一定比重,但“国家”、“市场”、“企业”、“发展”、“政策”、“贸易战”等词的比重显著增加。
2.识别人民网的LDA主题模型
本文使用LDA模型提取主题后的结果如表1。在表1中,人民网的新闻主题紧紧围绕经济领域展开,包括对中美贸易形势的研判、政府出台举措稳定经济压力、政府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寻找出路、政府稳定对内对外投资、表达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宣传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国推出发展经济的举措。其中一个稍微不同的主题是中国密集开展主场外交活动。总体来说,人民网比较集中地报道了在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举措和期望。虽然报道范围有限,内容单一,但塑造出中国政府的实干、高效形象。
(三)《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新闻主题模型识别
1.可视化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主题关键词
与人民网一样,《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数据经历了两次关键词可视化建模。第一次建模后,结果显示“trump”、“China”、“president”等词是最主要的关键词,关键词高度同质化并且意义有限。因此本文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去除“trump”、“China”、“Chinese”、“American”、“president”、“week”、“report”7个词语,获得了更丰富、更细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可视化结果。以下所述均为第二次实验结果。
从整体上来看,如图4(m)所示,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主要关键词包括:“white house”、“administration”、“people”、“North Korea”、“country”、“trade war”、“republican”、“democrat”、“government”等,所包含的主题更加多样,涵盖了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在分阶段层面上,该网站的主要关键词具有阶段性变化:如图4(a,b,c)所示,2017年1月-2017年6月是一个阶段,其关键词主要是:“people”、“white house”、“administration”、“republican”等国内政治领域,中美贸易关系在此阶段与美国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在图4(d,e)所示的2017年7月-12月是第二个阶段,其关键词出现变化,“North Korea”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美朝关系也牵动着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以“people”、“white house”、“administration”、“republican”为代表的美国内政意群仍然占有极大比重;图4(f,g)显示在2018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报道议题重回美国内政,但也有了微妙的变化,“trade war”、“percent”等词比重加大,可以合理推断中美“贸易”问题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图4(h,j,k,l)显示的主要关键词包括:“tariff”、“trade war”、“white house”、“North Korea”、“people”、“government”“administration”等词,中美贸易问题大规模爆发,同时与美国内政、美朝关系相交织,体现出中美贸易问题的复杂性。
2.识别华盛顿邮报网站的LDA主题模型
通过提取华盛顿邮报网站在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新闻报道的主题,得到如表2结果。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华盛顿邮报的新闻主题更加广泛,涉及到美国国内政治,如中期选举、美国两党在国会的博弈;还有美国经济,如国内产业空心化导致的工作岗位减少、国际贸易等;另外还涉及国际政治,如半岛核问题、美伊关系问题、移民政策问题、防恐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众多不确定因素交织在一起,展现着中美贸易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四)人民网与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新闻主题对比
为了对比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主题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两家媒体的主题再次进行归纳,得到结果表3。
从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人民网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主要是表达中国的经济发展举措、理念等方面,对于外交和内政的涉及不多。这种报道模式虽然单一,但塑造了实干奋进的政府形象,营造了全国上下一条心,真抓实干求奋进的舆论氛围,使舆论呈现简单的和谐。
华盛顿邮报的主题分布广泛,经济、外交、内政均有涉及,基本上涵盖了现阶段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华盛顿邮报擅长构建庞大的“冲突”视角,“中美贸易争端”这个原始主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张巨大的冲突网络之中,每个主题在冲突网络种都占据一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张力。这张网络反映了“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的现实复杂性。
四、基于主题模型的新闻框架分析
框架的本质是一种思考和解释结构。不同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新闻报道框架,不同的新闻报道框架能影响其在舆论中的作用。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分别是中美两国重要的新闻媒体。人民网定位为《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具有强大影响力。它们是中美两国舆论场中的中坚力量。对比分析他们对重大议题的新闻框架,不仅可以发现双方在说什么,更重要的发现对方想说什么,以及是怎样说的,这是发现媒体报道规律、制定传播策略的基础。
(一)话语框架:愿景式与事件冲突式
人民网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呈现出一种愿景式框架。首先,这种框架表现为乐观主义的话语体系,如图2中的关键词“发展”、“合作”、“世界”、“全球”等,对美好未来进行展望和描绘,即使是在2018年3月以后,其报道中也几乎没有出现悲观消极的词汇。分阶段来看,在12个阶段主题中,“发展”有7个,占58%,“企业”有2个,占17%。次一级关键词包括“世界”、“全球”、“合作”、“贸易”、“市场”、“投资”、“一带一路”等,主要是在表达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和企盼。可以看出人民网的新闻话语框架与国家话语体系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话语表达习惯。但另一方面,这种话语框架表达的是一种国家层面的乐观主义,在涉及具体企业时,人民网在整个报道框架中并不特别强调,如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虽然出现在人民网的报道中,但并未在整体报道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次,这是一种以我为主的框架。一方面,人民网主要表达了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愿意与“世界”“合作”,注重“企业”发展,尽管面临“贸易”“摩擦”的风险,但对经济发展依然保持极大信心和开放心态,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助推器,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新闻媒体是演讲台和麦克风,讲话的是国家和政府,人民网“喉舌”功能突出。最后,这是一种宣传动员的话语习惯。在新闻话语上,人民网风格严肃,用词严谨,在新闻中鲜明的表达态度立场,彰显了权威性,但宣传动员的色彩较浓,“发展”、“合作”、“世界”等词的政治动员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总之,人民网的愿景式框架努力制造简单的和谐,其以我为主的乐观主义是一种常用的宣传动员方式,描绘一幅朝气蓬勃的发展图景,然而其报道主题单一,难于使读者认识到时间的复杂性。
而华盛顿邮报是一种事件冲突的报道框架,其报道的内容围绕现实事件展开,以传递事件冲突信息为主。传递信息是该框架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与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热点事件联系紧密,在两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内选举、朝美关系、中美加征关税等事件都与“中美贸易”产生关系,逐渐构建起一个复杂的事件冲突网络,展现了事件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这一发展和演变过程也体现了该框架的第二个特点——阶段性特点。阶段性要求媒体追逐现阶段的事件信息,过了这个阶段就可能不再关注。然而美国国内选举、朝美关系、中美互相加征关税等主题与“中美贸易”话题阶段性地产生强联系,使得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具有时鲜性和节奏性的同时也具有长期性。事件性框架的第三个特点是复杂性,包括事件主体的多样性、事件联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以及现实事件的多维性。其中,事件联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具有结构性的力量,是主体多样性的结果,也是现实事件多维性的原因,更是冲突得以成立的根基。
(二)报道范围:窄域框架与宽域框架
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它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农业、工业、金融、股市、货币、国内就业、知识产权转移和保护、经济战略实施等一系列经济议题,同时也牵动到两国的内政和外交。不仅如此,作为发生在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必然影响着全球发展的预期。从报道内容的丰富性角度来说,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人民网的愿景式框架要求媒体的报道以宣传我方理念和行动为主,它必然是一种单一的、窄域的报道框架。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人民网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另外,人民网的报道体现了相对单一的逻辑。基于人民网主题的时间先后变化,可以归纳出在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两条基本逻辑链条:
发展链条:世界(全球)、国家——投资、合作、一带一路——实现发展
危机链条: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市场——企业——发展
这两条逻辑链条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体现了人民网在应对复杂问题时的基本思路。在经济相对平稳时期,发展链条是主导,呼吁世界各国合作、投资、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共同开拓世界市场,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在贸易摩擦期间,人民网的关注对象逐渐变得更小更具体,可以看到“国家”、“市场”、“企业”依次出场,共克时艰,实现发展。
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框架中,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要求采用一种宽域视角进行报道。宽域视角不能只关注经济领域,而是综合与贸易争端相关的各个领域来报道。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出现大量职位、机构主体,如president(总统)、congress(国会)、white house(白宫)、republican(共和党)、democrat(民主党)等,国家主体也很丰富,包括America、China、Russia、North Korea等。在报道中涉及的事件也非常丰富,如election、campaign(美国总统选举)、job(美国就业)、Russia(通俄门)、North Korea(朝美关系)、wall(墨西哥墙)、trade war、tariff(中美贸易争端)等。丰富的报道主体和现实事件为多样性的事件联系提供了基础,同时提供了看待贸易事件的多维视角。
(三)报道对象:个人主义框架和集体主义框架
谁代表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表现出不一样的偏好。图5是在未进行二次剔词的原始语料基础上制作的词云图。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如图5(a)所示,“president”“Trump”出现频率的最高,公共机构和组织的词较少,俨然是将特朗普作为美国的代言人,其一举一动都被视为国家意志。在国际交往中更明显,与特朗普相对应出现的词汇一般都是国家,如“President Trump——China”、“President Trump——North Korea”,直接将“President Trump”与其他国家放在相等的位置。
而人民网更倾向于使用“中国”代表国家,国家领导人出现的频率并不像美国媒体那样高,甚至很难在图5(b)这样的宏观图景中找到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形成一种集体主义框架。
结 论
(一)两家媒体的框架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家媒体的报道框架差异。总体上来说,人民网以中方为中心构建了简单和谐的愿景式报道框架,主要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呼吁世界共同发展的愿景,通过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宏大命题,表达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也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展现了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大国担当。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事件冲突框架以事件的阶段性和复杂性为特点,多角度地展现中美贸易争端中多主体参与、各方联系广泛、不同逻辑链条交织、事态诡谲多变的现实图景。中外媒体的框架差异巨大,中国在应对国际舆论、回应国际诉求、解决国际问题时,不能简单将所有问题简化为经济问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转变思路,多管齐下处理问题。
在报道方式上,人民网在报道中运用的话语体系、报道内容较为单一,以我为主的宣讲姿态在对外传播中也难以有较大收效。在与国外媒体的交流合作中,我国媒体应调整传播姿态,改变对内对外一个思路的传播方法,在国际舆论中争夺主动权。
从报道数量和趋势上,人民网就该议题的新闻报道数量并不稳定,属于应激发稿风格,或者是缺乏对重点事件的长期关注机制,或者是事前准备不够充分,临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应对。而华盛顿邮报网站整体量高且平稳。作为国家级新闻网站,人民网在履行“喉舌”功能的同时,也要修炼“千里眼顺风耳”的能力,应该对重大国际舆论话题有足够的研判和捕捉能力,这样才能在防患于未然,主动对话。
(二)本论文的优势与不足
本论文中采用了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对新闻文本进行文本分析,对于在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继续前进的新闻传播学而言是一种探索式的研究,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论文从宏观角度研究中美贸易争端在新闻报道中的框架特点,不仅对于今后新闻媒体在应对国际争端时提供了一个参考,也为框架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视角的思路。但本论文中也有一些不足:该研究方法无法像人工编码那样细腻和全面;仅研究了两家新闻媒体,有代表性但不够全面;受主客观的影响,对于新闻主题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局限与偏差。对于本论文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会积极改建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松. 大众传播建构理论和框架理论研究综述[J]. 理论界, 2010(8).
2. 肖伟. 试析新闻框架的层次与类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5).
3. 刘朝霞. 《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比较——框架理论的视角[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4).
4. 王曰芬, 许杜娟, 杨振怡, et al. 舆情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话题识别及其主题关联分析[J]. 现代情报, 2018, v.38;No.324(06).
5. 张楠.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非典型肺炎”报道[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
6. 王自跃. 框架理论下中美媒体中菲南海争端报道比较研究[D]. 2016.
7. 李梦悦. 美国主流媒体2011年涉华报道框架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8. 方博. 新闻框架与社会图景建构——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为例[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 林萍, 黄卫东. 基于LDA模型的网络突发事件话题演化路径研究[J]. 情报科学, 2014(10).
10.楚克明, 李芳. 基于LDA模型的新闻话题的演化[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28(4).
11. 马晓姝. 基于LDA模型的新闻话题发现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12.王斌.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13.秦升. 中美贸易争端:特朗普的动机与中国的应对[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 No.188(08).
14.彭博环球财经. 贸易磋商成果几何?过去一年中美交锋大事记[EB/OL].http://www.sinotex.cn/newsHtml/190131/141632/,2019-01-31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