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次元IP电影 影响不"破圈"粉丝就不等于票房
近年来,越来越多日本动漫作品登上内地大银幕,提到“日漫”的概念,大多数人会想到耳熟能详的《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等超过十年的经典动漫系列。比起这类老少皆宜的经典动画,自2006年开启,有“日本国民级IP”之称的《命运之夜》系列则是新世代动漫的主力军,也被称为日本动画界的“漫威”,在国内同样有着相当庞大的粉丝基础。该动漫系列剧场版第一部《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后简称《恶兆之花》)已经在今年1月登陆全国大银幕,最终拿下超过3000万票房;仅隔半年,第二部《命运之夜——天之杯:迷失之蝶》(后简称《迷失之蝶》)顺利引进在国内上映,至截稿前该片上映7天获得了2750万票房,势头比前作更好。不少专家将其定义为一次粉丝的狂欢,究竟《命运之夜》系列对粉丝的吸引力有多强?粉丝黏性能转移为多少票房?新京报记者随机抽样80名《命运之夜》电影观众进行调查,并采访业内人士及二次元文化研究者,共同来探讨二次元粉丝电影带来的市场现象。
IP解析
1 五年时间成为B站“镇店之宝”
《命运之夜——天之杯》系列改编自日本游戏发行商TYPE-MOON的文字冒险类游戏《Fate/stay night》,该游戏也是《命运系列》系列的最初亮相。自2014年B站(哔哩哔哩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引进根据视觉小说《Fate/stay night》UBW线改编的剧场版动画《Fate/stay night UBW》后,国内“命运之夜迷”也渐显雏形。随后,B站接连引进了十几部系列作品,并独家代理了系列手游《Fate/ Grander order》(后简称FGO)在国内爆红,培育出一批粉丝受众。
《命运之夜》一向被看作国内B站的“镇店之宝级”作品,总播放量如今已经突破了3.2亿,弹幕突破1200万,追番人数更是高达1000万。尽管算不上是主流的大众作品,但由于剧场版电影和动画的制作一向精良,在豆瓣上的平均分达到了8.3分。《命运之夜》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二次元爱好者的入宅作品之一。除了影视作品大量积聚粉丝,更火爆的还有《命运之夜》的衍生产品手游FGO,这款手游国服预约人数超过了300万,曾多次进入国内畅销榜前十名,甚至一度登顶,去年全年营收达到了近30亿元。
2 ACG圈“顶流”与二次元消费
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三词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ACG文化发源于日本,以网络及其他方式传播,是为华人社会常用的亚文化词汇。根据去年二次元用户官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二次元用户体量达到1.27亿,对15到24岁年轻群体的渗透率甚至达到了64%,可以看出如今二次元文化已经成为年轻群体的主流文化。“《命运之夜》剧场版的目标人群大多还是针对ACG圈的核心受众,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粉丝向电影,这个IP的核心粉丝圈层成为剧场版票房的主力,ACG文化拥趸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目标群体。”一直致力于二次元文化研究的李煊烨告诉新京报记者,“《命运之夜》两部剧场版的顺利引进,以及在国内目前合共获得超过5000万票房的成绩,都要归功于中国动漫产业日益攀升的产值和二次元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这样的‘资本’已经越来越无缝贴切地转化为了庞大的市场潜力。”他提到,预计明年中国动漫产业的产值很有可能突破2000亿元,二次元群体的消费潜力将会更大,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受众群体。
3 剧场版电影宗旨在于吸引粉丝
正在上映的《迷失之蝶》是该游戏最终路线“HF线”动画剧场版全三部作品中的第二章,通过女主角间桐樱的视角,讲述了御主和英灵为了得到可以实现一切愿望的圣杯而相互厮杀的一场战争。它的创作者奈须蘑菇以其天马行空的创意、独特的笔法、宏大的剧情,及其背后庞大的设定量,让读者为其作品着迷。除Fate系列外,他还创作了《月姬》《空之境界》等作品,这些作品构成了被国内外受众称为“月世界”的独特世界观,“月世界”的粉丝们,也因之或被称为“月球人”。
由于巨大的IP系列基础在前,人物、背景、术语等设定庞大丰富,对很多观众来说,电影讲述的故事和题材从某种程度上相当陌生,作为一名Fate粉丝,NGA论坛版主银翼表示,HF电影的剧情是原著游戏里最黑暗的一个章节,正常来说即使是原著游戏玩家,也需要先通关“Fate”、“Unlimited Blade Works”两条路线,才能进入并理解HF线的故事。如果对原著故事进行大幅度改编的话,很多原著粉丝是难以接受的。HF系列电影本来主打的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将原著剧情呈现,首先还是服务于Fate系列的粉丝。“对很多国内的Fate粉丝,尤其是女主间桐樱的拥趸来说,HF线能动画化,是过去难以想象的,这个剧场版甚至可以说等了十几年之久。”
调查解析
受众群体小但黏性极强
在新京报记者对抽样的80名粉丝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对票房不是特别关心。资深动漫爱好者袁蕾提到,《命运之夜》的粉丝群体极为特别,调查中80人中有5人在电影院看了30次,黏性极强,但普及率不高,“国内类似的粉丝群体大概只有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粉丝有这么高的黏性。在《命运之夜》刚进入国内的时期,二次元群体和市场非常小众,因此当时的爱好者具有开拓者的性质,整个系列的资料引入国内以及作品翻译都是依赖早期粉丝的自发行为,这就决定了他们拥有极高的忠诚度与黏性。”银翼提到,自己认识的许多Fate粉丝,有着强大的消费力,“我朋友中甚至有人去电影院看了数十遍《恶兆之花》,很多人‘入坑’就是会这么痴迷,当然也有不少人更偏向于喜欢二次元文化,但不一定入坑‘月世界’,这个群体也许会感兴趣进而尝试更多了解这个IP。”
单靠粉丝力量难成爆款
截至目前,《命运之夜》票房已经达到了2700多万,从事多年院线工作的影院经理李玉霖表示,《迷失之蝶》确实没有什么排片优势,“这个票房数字不会赔钱,但不够理想,主要是同档期还有《狮子王》《扫毒2》等大片。”不少专家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剧情不破圈,对于路人观众不友好,袁蕾表示,“对路人观众来说,如果不了解原著世界观根本看不懂电影。这个票房真实反映了该系列国内粉丝群体的数量和消费能力。”
影片意义在于IP文化推广
在记者采访的粉丝中,大部分都认为对目前国内广大主流电影观众来说,《命运之夜》这类文化产物毕竟小众,要将受众转换为票房还是需要长期的耕耘。票房分析师罗天文就认为,《迷失之蝶》上映的更大意义,应该还是在于进一步在国内宣传Fate系列IP,进而更好地推广Fate相关的手游、动画、周边等产品,“《命运之夜》系列庞大的世界观对于吸引新粉丝来说就很有难度,加上本身题材的特殊性(历史人物性别转换等),要在国内成为主流作品具有巨大的阻力。”袁蕾表示,《命运之夜》系列作品本身也不需要成为主流作品,能够培养系列的铁粉才是最重要的,整个系列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其庞大完善的世界观和丰富的剧情与人物,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深入了解才能体会到,“因此粉丝的培养速度虽然很慢,但对于作品的认同度高。不过,靠粉丝肯定无法经营起超高的票房,国内票房说到底是靠普通观众撑起来的。”(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