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博物馆”与主流叙事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场主题为“伟大的变革”的大型展览正在进行。展览沿着历史与现实脉络,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名为“时光博物馆”的创意体验馆,让人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发展的中国、变革的中国。可以说,“时光博物馆”浓缩了40年的记忆,人们真切地抚摸过去、触摸现在,对未来的信念与信心也油然升腾。
这是“时光博物馆”的第二次亮相了。由人民日报发起的“时光博物馆”创意项目就在北京的一个地标性区域展示,引来全国各地人们的争相参观。从杂货铺到照相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穿越时光隧道,看到的不仅是曾经的自己与家国,更是往昔的回忆与奋进。这样一个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创新传播策划,不失为媒体引导舆论、构筑主流叙事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它以极具时代感、时尚感的方式,让主流叙事有趣、有味、有力。
个案中隐藏深意。透过“时光博物馆”,足以让人们深思:新时代的媒体如何设置议程、如何引导话题、如何叙述主旋律、如何传播正能量、如何让主流叙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不可否认,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作用与功能在发生变化。由于技术快速更迭,有人认为媒体已沦为技术的“附庸”,不仅正在丧失内容生产能力,而且议程设置也颇为“被动”;由于受众习惯变化,有人认为媒体出现了“重心迁移”,以前“写什么,读什么”,现在变成“想读什么,就写什么”,不乏迎合色彩;由于融合发展需要,有人认为媒体要在形式上做到位、渠道上把控住,内容上则无关紧要……鉴于此,“媒体焦虑”不时出现,关于媒体作用的讨论也备受关注。
实际上,技术变革带来的是媒体机遇。不能说技术形态多了,应用媒体技术做好新闻传播就丢了初心;也不能说读者口味变了,媒体进行一些“定制化阅读”尝试就改变了重心;更不能说融合方向已经定了,注重形式创新、做好渠道传播就丢弃了内容创作。近些年来,从“军装照”到“时光博物馆”,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我在故宫修文物》,都证明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内容创作优先、形式创意新颖、渠道创新恰当,就能起到传播主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的作用。正如有网友说,有知识、有认识、有见识的媒体产品,永远都会被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媒体引导主流话语、做好主流叙事,其空间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关键在于,怎样找到与用户在情理上交相共振的频率。
以“时光博物馆”为例,从改革开放初期走来的人,能清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以前在菜碗的辣椒里找肉吃,如今在菜盘的肉里找辣椒吃”,富足的意义显而易见;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人,能看到自己奋斗的身影,“为能参与祖国建设出了一份力量而自豪”,拼搏的价值不言而喻;新成长的年轻人,虽未曾有过相关经历,但能在时间轨道上看到“黑白”变“彩色”再变“五彩斑斓”的奇幻之旅,希望的力量不断积蓄。由此可见,创意传播与其说是媒体打造了一个叙事平台,不如说为时代构建了一个共识平台,每代人都能找到自己,每代人都能产生共鸣。
主流叙事要有主流态度,媒体引导并设置议程,更应该有主动作为、主动意识。对于舆论监督,媒体就要直击“痛点”“痒点”“热点”,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于正能量传播,媒体也不妨场景化、带入化、互动化,让受众成为议程的一分子,以便点燃起那颗共鸣心、同理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时光博物馆”里的年代回忆,依旧散发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奋斗味道。以此为鉴,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媒体在创新融合发展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