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6期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张  睿
2017年07月07日09:5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屡屡摘获大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追捧与认可,民族文化风情也得以传播与交流。本文将对当前这些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作品进行研究,总结与提炼,以期为今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艺术探索提供创作思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微电影;实践创作;艺术手法 

随着《图腾之旗》《戛洒往事》《彝剧》等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各大微电影盛典上的精彩绽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微电影,越来越多的影视人也积极地加入到少数民族微电影实践创作中来。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精巧的构思、娴熟的技法、美妙的声音等视听艺术手段,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同时也彰显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核与民族气质,让观者赞誉不绝。纵观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微电影,大致可以摸索出此类微电影艺术创作的规律所在。

一、题材选取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系统,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民族风情却又折射了民族性格与气质,民族景观、民族气质这两者之间密切相连,又互相影响。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应多注重表现当地的民族景观、民族气质等这几方面。

1.民族景观

少数民族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也随之孕育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景观。民族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方面。自然景观,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景观,如河流、山川、树木等。人文景观是在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再度加工创造,并赋予文化内涵所形成的景观,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比如历史古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当前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民族景观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应当担起这份责任,注重从民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寻找题材,创作出优秀的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利用微电影自身的多元化传播平台促进民族文化瑰宝的保护与传承。

彝剧发端于云南省大姚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云南创作团队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中国首部原创彝族微电影《彝剧》。影片巧妙融入了彝族音乐和舞蹈,并通过镜头将大姚县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得以完美呈现,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彝剧的文化魅力,更将这门艺术剧种通过微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有力地推向了外界。

2.民族气质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不能单纯地去关注民族风光与风情这一层面,还应透过表象深入到民族内涵与精神气质中,流露出对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气质的深层思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要致力于对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挖掘,民族“心灵”的抒写,努力创作一系列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影视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打造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民族气质、中国特质与世界品质。

微电影《图腾之旗》讲述的是佤族英雄江三木落护宝历险的故事。《图腾之旗》,其名寓意深刻: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和文化。图腾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内核,一种民族气质。影片通过深入挖掘佤族文化故事,利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方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现代、奔放的打击配乐等元素,呈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完成自我蜕变、自我成长的过程,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力量、精神气质的力量、自我心灵抗争的力量,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主题把握

要向观众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影片的的主题立意,一个影片的主题就是该影片的灵魂。少数民族微电影主题的把握在贴近自己本民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与时代相结合,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存的哲学思考、文化的冲击等问题。

1.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忧患意识的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开发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现今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微电影主题的把握可以多多考虑该方面,以此来表达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内蒙古草原题材微电影《青草地》讲述了一个草原孩童道日那,将游客垃圾拾起带回自家毡房,并丢进火炉,希望以此净化万物,洗涤心灵,还草原一片美好的温情故事。影片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为背景,用细腻的笔法和温婉的镜头塑造了蒙古小朋友的纯真行为和美好情操,引出环保的主题,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呼伦贝尔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2.文化碰撞与生存现状的思考

“文化全球化势必带来文化趋同性与文化多元性之作用与反作用两股力量的较量,各民族进入了新一轮的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2]”民族文化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生存状态也面临着很大压力,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走向消失,关注少数民族生存状态、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迫在眉睫。文化碰撞、生存现状的主题已成为微电影创作者关注和表达的重要题材。

云南佤族题材微电影《最后的舞者》描写了云南沧源佤族部落民族文化没落现状,讲述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女孩莉莉不忍见此情境,通过自己努力让年轻人重回佤族部落,再次点燃民族文化之火的故事。影片呈现了沧源佤族歌舞、音乐以及自然古村落风貌,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佤族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风情,但更重要的是在现代文明与民族文化碰撞背景下引起了人们对佤族人生存现状、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主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准主题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实现少数民族微电影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样才会得到社会和观众的认可。

三、人物设定

故事情节的发展靠故事人物的行动来展开,人物的设定是尤为重要的。人物的选择对于故事来讲,是故事发展的决定性方向。一个好的影片,首先让人们记住的是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人物对于观众来讲,就是自己在影片中的载体,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可以从不同的影片中可以有不同的共鸣,被故事情节所感动,一个接地气,或是性格棱角分明的人物形象总是会引起观众们的关注。

1.平凡人物反映时代主题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在人物选择上,要注重平凡人物或小人物的挖掘。这些平凡而微小的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往往铸就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小奇迹,“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才真正能够引起受众内心的共鸣。网络上有部关于云南旅游题材的微电影《黑导游和阿诗玛》,就是根据当时云南“黑导游”新闻事件而创作,反映的就是互信互助,文明旅游的主题,全剧采用非职业演员,剧中人物幽默诙谐的表演和感人至深的反转剧情引得网友纷纷点赞留言,全网点击率破千万,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2.英雄人物传递中国精神

除了小人物的设置,微电影还可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发掘闪光人物或英雄人物,通过简单故事、精彩细节塑造民族英雄,展现民族性格,传递中国精神。微电影《图腾之旗》故事设置很简单,讲述的是佤族英雄江三木落受命护送本族圣物的事情。影片将描述的重点落在了江三木落护送过程中的艰辛与苦难,人物刻画饱满充实,有血有肉,塑造了一个不退缩、不踌躇,意志坚定的民族英雄形象,传递出可贵的中国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视听运用

微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应注重镜头语言、台词对白、音乐音响等综合元素的运用,让民族文化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得以完美展现,深深打动并感染每一位受众,使其领略民族微电影的诱人魅力。

1.视觉语言

一部优秀微电影的影像表达依托于丰富的视觉语言运用以及独具风格的画面艺术感,这主要集中在镜头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光线的营造等多种方面的综合体现。由于每一个少数民族的特征不一样,所以每一部少数民族微电影都要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并且要与其主题、风格、基调相匹配。微电影《图腾之旗》通过凝重色彩的渲染、神秘光线的营造、CG技术的再现、人物的独特造型等多种手段的运用,使影片颇具视觉冲击力和民族化风格,与其少数民族神话史诗的定位相吻合,一度还被网友称为大陆版的《赛德克?巴莱》。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授予了该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两项荣誉,这也算是对影片制作的最大褒奖。

2.听觉语言

“完整的电影声音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演员的语言表达、环境音响、音乐。[3]”每一种元素的运用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微电影人物对白中坚持使用少数民族母语,不仅是对少数民族传统生活的真实再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文化诉求与文化反思。至于民族音乐或是环境音响,这两种元素都可以原汁原味地有机地融合在剧情当中,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习俗、信仰、性格等特质,对于抒发人物情感、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主题等功能都有重要的表现力。《莫朵格依》是中国首部羌族母语微电影,讲述羌族少女依娜坚守羌寨传承羌族文化的故事,影片采用羌族母语演绎,旖旎山水的羌族风景,悠长动听的羌族音乐,汇聚成一场羌族人文风情的视听盛宴,引起观者对羌族文化的关注与重视。

五、结 语

虽然当前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获得不错的赞誉之声,但仍然还是存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及问题所在。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应突破瓶颈,大胆尝试,在题材选择、主题把握、人物设定、视听手段等多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兼容并蓄的智慧与思维去吸收借鉴其他类型微电影作品的创作经验,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多的影视佳作,更好地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相信,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必将在微电影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辛燕.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 陈旭光,胡云.文化想像、身份追寻与“差异性”的文化价值取向——论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与路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 朱小丰.电影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