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2期

框架理论下老年人的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民晚报》为例

袁冰冰,孔 娜
2017年03月01日10:2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老年观,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到积极老龄社会的建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民晚报》近十年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并基于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新民晚报》呈现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特点。

关键词:老年人;媒介形象;新民晚报

“彭宇案”之后,老年人在媒介中的负面形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老人变坏”的舆论。但是,在新闻的呈现上,是传播媒介根据特定的新闻框架,选择那些他们认为需要让受众了解的信息进行报道[1]。媒介事实与客观现实是有偏差的。戈夫曼认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分类、组织和阐释我们生活实践、使之有意义的解释图式,它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识别、标签化”事件或信息[2]。本文以《新民晚报》为例,基于框架理论探究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总结归纳其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老年人形象特点。

一、研究对象

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人口为1442.97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35.95万人,占总人口的30.2%,这标志着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时代”的城市[3]。上海的老龄化程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呈深度老龄化趋势发展。《新民晚报》作为上海地区的主流报纸媒体,对我们研究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民晚报》2007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中涉及老年人的报道进行采样,共得到2564个样本。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将从样本的报道数量、报道对象和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新民晚报》老年报道的框架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新民晚报》官方网站上对以“老年人”为主题的新闻报道进行采样,选取2007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有关老年人的报道,进行采样分析。

1.报道数量

根据抽样原则,得到有效样本2564个。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递增,并预测2016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达到2.29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6%。由样本数据可知,《新民晚报》老年报道的数量增势与老龄人口的增长趋势并不一致,而是呈不规则曲线发展。《新民晚报》平均4开32版,老年人的媒介出现率仅为2.4%,远远低于老年人口在实际生活中的比例。此外,《新民晚报》关于老年人的报道集中在10月和11月,究其原因,阳历10月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所在月份,且2010年开始在重阳节前后开展 “敬老月”活动,在此期间,会有许多敬老爱老活动。

2.报道对象

在样本抽样的过程中,报道对象按照性别特征可以分为男性,女性,皆有,不明确;按照地域特征可以分为城市,农村,皆有;按照行为特征可以分为老有所学,助人为乐,长寿者,被帮助者,违法犯罪,上当受骗,意外受伤或去世和其他。

在对《新民晚报》中老年人的性别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大部分报道中都会明确提及老年人的性别,或根据文章的描述推断出来,有的报道内容也会出现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报道则无法判断出老年人的性别。由统计数据可知,样本中关注男性老年人的新闻报道有951篇,占比59%,以老年女性为主体的新闻报道有529篇,占比33%,两者皆有的新闻占比为1%,而有一些报道则没有明确报道对象的性别,这类新闻的占比为7%。很明显,《新民晚报》对男性老年人形象的关注高于女性老年人。从地域来说,《新民晚报》对城市老年人的报道样本有2102篇,占了总样本的82%,而对农村老年人的新闻报道仅有85篇,可以发现《新民晚报》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度是十分不平衡的。

关于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被帮助者的报道最多,有825篇,占样本总数的32.2%,塑造了一种老年人衰弱无用、需要他人帮助的媒介形象。其次是老有所学者,展现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正面的老年媒介形象。此外,《新民晚报》对老年人的养生问题也比较关注,关于长寿者的新闻报道占了10.2%,进一步说明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之深。

3.报道倾向

报道倾向是媒体在报道老年人新闻时所持取的态度,一般通过新闻报道或者新闻评论中呈现出来的老年人形象得以体现。样本结果表明,《新民晚报》关于老年人的报道以负面新闻居多,其次为中性新闻和正面新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老年人的媒介形象,所以报道倾向是以受众对老年人的印象界定的。正面新闻是老年人老有所学、助人为乐等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报道;负面新闻是老年人违法犯罪、上当受骗等方面的报道,考虑到新闻内容对受众产生的传播效果,老年人被帮助的新闻也归为此类;中性新闻则是政府、社会机构等部门制定的养老政策或措施等。

在1080篇负面新闻中,有795篇都是关于老年人被帮助的新闻,加深了受众对老年人“衰老无用”的刻板印象;中性新闻在《新民晚报》的报道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新民晚报》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客观中立的立场,也说明它比较关注养老方面的信息和政策。

三、《新民晚报》老年人媒介形象的特点

1.积极的正面形象

统计数据显示,以老年人老有所学等正面形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数量占比为26.5%。例如《阿姨爷叔隔夜排队报名老年大学》(2015年6月12日),说的就是上海老年大学2015年秋季班报名的“盛况”。有些退休老人为了能够报名老年大学,前一天晚上就排队等候。许多老人表示,报名老年大学并不是为了学历,也不求能取得多大成就,只是想重拾儿时课堂的感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愉悦,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90岁“爱心奶奶”15年捐善款88万元》(2013年1月31日)的报道则呈现了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年人形象;《游本昌养生之道》(2014年9月21日)等关于养生的报道再现了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形象;《老年骑游队普法志愿者》(2015年1月11日)等报道建构了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正面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老年劳动力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会比以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的余热发挥出来,不仅会带动社会发展,而且会使老年人得到社会认同[5]。除此之外,大众媒介多传播积极向上的老年人形象可以改变其以往“社会包袱”等刻板印象,减少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歧视,有利于建设健康和谐的老龄化社会。

2.消极的负面形象

老年人的负面形象多体现在老年人被帮助、违法犯罪、为老不尊等方面。由统计结果可知,老年人被帮助的报道有825篇,占样本总数的32.2%。如《控江街道关心社区特困老人》(2014年10月26日)等报道是关于政府或社区组织的敬老爱老活动,《八旬老伯中暑晕倒 邻居的哥接力救助》(2016年7月25日)等报道讲了老人发生意外后被众人救助的事;而涉及老年人违法犯罪的报道有45篇,占样本总数的1.8%,如《七旬老翁猥亵两名女童》(2010年3月19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翁犯了猥亵罪;《老妇非法集资潜逃上海》(2015年10月12日),五旬老人因抵御不了金钱的诱惑,非法吸收公共资金5000万元;此外,还有一些报道老年人为老不尊的新闻,如《“霸道阿婆”公交车上撒泼》(2015年5月24日),报道了一名“霸道阿婆”硬要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免费乘车还破口大骂的新闻,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老伯醉酒拳击无辜驾驶员》(2016年10月13日)讲了一位老伯因醉酒而对他人造成困扰的新闻。

虽然媒体对社会救助老年人的报道会使大众重视老年问题,但老年人被救助、违法犯罪、为老不尊等新闻的过度传播,会使受众对老年人形成一种“老而无用”“老人变坏”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老年人的负面形象,不利于塑造老年人丰富多样的媒介形象。

3.衰弱无助的不幸形象

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意外受伤或去世的新闻有240篇,占了样本总数的9.4%。如《“教授”开课忽悠 老人一再投钱》(2014年7月6日),《老人遇“残疾补助费”骗局》(2015年4月12日),《老人被忽悠买下3万元保健品》(2015年11月27日)等都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报道;《民宅失火八旬老太丧生》(2016年2月25日),《八旬老人横穿马路 不幸遭遇飞来横祸》(2016年9月22日)等报道则讲了老年人因意外事故受伤或去世,引人唏嘘。

此类新闻如果长期频繁被报道,受众就会对老年人形成一种“愚昧无知”“需要同情”的刻板印象。许多研究表明,报纸是老年人接触频率第二的大众媒介,并且媒介中的老年形象不仅会影响他人的老年观,也会影响老年人对自身的看法。如果老年人在报纸上经常看到老人不幸的新闻会严重怀疑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意义,不利于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结 论

总的来看,《新民晚报》老年报道的数量丰富,较大程度地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承担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议题设置等方面受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制约没有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加深了老年人的负面媒介形象。

传播学者崔宝国说,“媒介是条鱼”,他处于一个鲜活的“生物圈”,其传播活动与社会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积极互动[6]。新媒体时代,媒介对老年人形象的呈现与传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深度老龄化的中国,塑造积极健康的老年人媒介形象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老龄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荣花.我国都市报中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浅析[J].科技资讯,2015(13).

[2] 杜涛.框中世界:媒介框架理论的起源、争议与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63).

[3] http://sh.eastday.com/m/20160401/u1ai9277888.html 老年人口占比首次突破30% 上海"老"得遥遥领先.

[4] 祁继媛.《南方都市报》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现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 陈泓宇.媒体中的老年人形象及其变迁[D].南开大学,2011.

[6] 郭子辉,金梦玉.中国大陆媒体老人形象窘境及其影响[J].新闻传播,2014(9).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