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作电影的暴力内容分析
以《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为例
摘 要:本文对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电影中的暴力双方基本情况、暴力场景的基本描述、暴力行为性质以及暴力场景的戏剧化程度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发现电影中暴力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暴力双方主要为男性;暴力形式主要为枪击或以工具击打对方;暴力结果主要为死亡或重伤;暴力场景进行了较多的视听效果渲染等。
关键字:内容分析;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暴力内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70-02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2015)( 简称《王牌特工》)讲述原本只是普通街头混混的艾格西(Eggsy),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到英国一个神秘的间谍组织Kingsman的王牌特工哈利(Harry)的推荐,得以有机会进入选拔测试,然而艾格西却在终极测试中失败被淘汰出局。此时,哈利经过调查发现疯狂科学家瓦伦丁试图以技术手段来控制人类自相残杀以“减少”世界人口,从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危急之际,艾格西顶替殉职的哈利与梅林、罗克茜等人一同努力,杀死瓦伦丁及其手下女杀手嘉泽勒,阻止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死亡危机。该片于2015年1月在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地先后上映,全球票房突破3.28亿美元。观影人数比较多,发行范围比较广,作为2015年较为成功的动作电影,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影响力。其中的暴力内容也极具特色,被英国帝国电影奖(Jameson Empire Awards)评选为2015年度最佳英国电影。比如哈利在教堂受电磁波影响,疯狂杀戮数十人的场景;雪山内部大量无辜群众遭遇“烟花爆头”的死亡场景也极具想象力和观赏性。
选择该片作为暴力内容分析样本,无论是从影片本身的质量而言,还是其影响力和口碑来说,均有一定代表性。故而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发掘动作电影中的暴力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特征,对理解和分析该类型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电影《王牌特工》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发掘影片中暴力内容的特征,以及导演处理暴力内容方式的特点。贝雷尔森(1952)给内容分析法作出的定义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显明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对统计结果则主要使用频数、百分比方法做描述性分析。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死亡、复仇、暴力等母题在影视剧中较为常见,暴力内容以其较强的刺激性、吸引力备受动作片导演青睐。暴力元素同样渗透在其它类型片之中,如剧情片、恐怖片、战争片、西部片等。
而对暴力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格伯纳在其“涵化研究”中对“暴力”概念的定义是:“暴力的定义是身体力量的公然表示,拥有或不拥有武器、反对自我或他人、对个人受伤害或被杀害的痛苦意愿的强迫性行为,或真的伤害或杀害。”(柯惠新、王锡苓等,2010)而辛格尔特里对暴力的定义则为“不论其来源,暴力是加诸任何个人肉体上的痛苦或伤害,或对财产的损害。”格伯纳的定义涉及强迫,而辛格尔特里的定义则不包含该层含义。例如在格伯纳的定义中,绑架可能是一种暴力行为,但是在辛格尔特里的定义中除非涉及伤害,否则绑架并不视为是暴力行为。
本文主要采纳龙耘、周笑非等(2009)研究者对于暴力的定义:运用肢体或器具,以对生物(指人、动物、超自然生物和拟人化物体)或物品构成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毁为目的的威胁或行为。电影暴力即运用电影特效和视听语言对上述威胁或行为过程公开描述。
(三)类目建构与编码表设计
内容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为电影《王牌特工》中的暴力场景,从暴力活动开始到暂时或永久停止为一个暴力场景。主要就四个方面建构类目并进行编码分析。
1.对暴力双方基本情况的描述:(1)暴力双方基本属性。施暴者性别:男;女;男女均有。受害方性别:男;女;男女均有。施暴者性质:英雄或好人;罪犯或坏人;中立的或普通人。受害者性质:英雄或好人;罪犯或坏人;中立的或普通人。施暴者年龄: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受害者年龄: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施暴者种族:黑人;白人;黄种人;其他。受害者种族:黑人;白人;黄种人;其他。(2)暴力双方关系:警察与犯罪嫌疑人;仇人;陌生人;熟人;不同利益集团。
2.对暴力事件的描述:(1)暴力类型:身体;心理;身体及心理。(2)卷入人数:两人;三至五人;多人。
3.对暴力场景的描述:(1)暴力起因:未交待;利益争夺;复仇;正当防卫;履行公务;情感纠纷。(2)暴力结果:无表现;无伤害;轻微伤害;中等伤害(需药物治疗);重伤(需住院治疗);死亡。(3)暴力性质:无表现;正面的;负面的;中立的。
4.对暴力场景戏剧化程度:(1)暴力场景的气氛。不确定的;幽默滑稽的;令人兴奋的;恐怖可怕的;悲情的。(2)暴力场景的清晰度和生动性。大致的或不清晰的;或较详细或形象的;详细的细节和形象描述。“大致的或不清晰的”定义为镜头持续时间较短(10秒以内)、只有声音而无画面,看不清细节如具体动作的情况,且画面多为远景或中景;“较详细或形象的”定义为持续时间较长(10秒以上时间),看得清人物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使用的工具等,并且出现大量近景镜头;“详细的细节和形象”为持续时间较长,能看清伤害的细节,大量特写镜头。(3)暴力场景视听效果渲染程度。无视听渲染;轻度视听渲染;较多视听渲染。“无视听渲染”定义为画面较为写实,没有进行夸张或使用特效;“轻度视听渲染”定义为暴力动作略有夸张,但无特效;“较多视听渲染”定义为暴力动作较夸张,且大量使用后期特效。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电影《王牌特工》时长约为2小时1分30秒,其中暴力场景共出现15次,平均每一次暴力场景持续时长约为114秒,合计时长1713秒(约29分钟),占电影总时长23%。暴力内容的具体展现方式呈现如下特征。
1.对暴力双方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影暴力内容中暴力双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电影中15次暴力场景中,施暴方与受暴者性别占比最高的均为男性,频数为13与10,占比分别为86.7%、66.7%;少数群体性暴力场景中男女性别群体均有涉及。因为电影为动作电影,且男性角色的戏份远远高于女性角色,因而涉及暴力的场景中施暴者与受害者以男性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主要反派角色之一的嘉泽勒则是一名女性杀手。
从施暴者性质来看,英雄或好人主动实施的暴力行为有9次,占比60%,远超罪犯或坏人主动实施的暴力行为5次。相对而言,受暴者性质则分布较为均衡,分别为英雄或好人5次,罪犯或坏人7次,中立的或普通人3次。可以看出,即使作为正面形象的英雄或好人,也有滥用暴力的嫌疑,不过这或许也是动作片电影自身特性的反映。就施暴者与受暴者年龄而言,主要为青年人与中年人。考虑到电影受众以年轻人及中年人为主,并且由于生理及心理上的优势,该年龄段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诉诸暴力的可能性比较高。施暴者与受暴者种族则显示85%以上均为白人。由于电影主要由英国电影公司拍摄,考虑到英国的人种构成,即白人占多数的现实,暴力场景主要涉及白人也是容易理解的。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的疯狂科学家,也就是最大的反派瓦伦丁则是电影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黑人,这或许是导演出于平衡主角人种构成的考虑。从暴力双方关系来看,“特工与罪犯”占比最高,占53%;其次为“陌生人”“不同利益剧团”,均为20%。考虑到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特工组织对抗犯罪团伙的故事,暴力双方主要涉及特工与罪犯是符合逻辑的。
2.对暴力事件的描述。对影片中暴力场景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施加于肉体的暴力行为占比最高。而暴力行为卷入人数分布则比较均衡,“两人”“三至五人”与“多人”参与的暴力行为,占比分别为26.7%、40%与33.3%。
3.对暴力行为性质。对电影中暴力行为的性质进行判断,可以看到暴力起因主要是“履行公务”。从暴力造成的后果来看,造成“死亡”和“重伤”比例最高,而“无伤害”“轻微伤害”占比较低。可见影片中的暴力行为残忍程度较高,后果也较为严重。而从暴力行为的性质来看,正面的暴力行为占比53%,中立的占比20%,显示出影片对暴力行为的态度偏向于正面的。
4.对暴力场景戏剧化程度。对影片中暴力场景戏剧化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暴力场景气氛为“令人兴奋的”占比最高,为40%;“幽默滑稽的”占比13.3%;而“悲情的”“恐怖可怕的”二者比例在20%左右。就暴力场景的清晰度和生动性而言,“详细且形象的”占比最高,为46.7%;“大致或不清晰的”暴力内容占比较少。而暴力场景视听效果渲染程度中,“较多视听渲染”占比达47%,“轻度视听渲染”占比也不低。可见,不同于传统的写实表现方式,导演对暴力场景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慢镜头、后期特效、配备欢快的背景音乐等方式,以娱乐性元素和后现代手法将暴力内容的血腥程度消解,增强了电影的吸引力,提高了观众对暴力的容忍度。如哈利在教堂疯狂杀戮、雪山内部人群“烟花爆头”的场景,导演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极富表现力的视听语言,展现出暴力的独特美感。
三、小 结
从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王牌特工》这部影片中暴力内容占全片比重较大,符合动作电影这一类型片的特征和标准。从叙事角度而言,影片中多数暴力场景对推动情节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导演对这些暴力场景进行精心设计编排,显然是试图将自己对暴力的理解和观念融入其中。暴力内容以夸张的动作、华丽变幻的后期特效呈现,搭配以节奏感极强、富有幽默色彩的背景音乐,营造了一场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南,轶红等译.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美)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著.金兼斌,陈可等译.大众媒介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 柯惠新,王锡苓等.传播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J].现代传播,2009(3).
[6] 种聪.基于暴力编码技术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7] 李斌斌.对电影《美国往事》的暴力内容分析[J].新闻世界,2014(8).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