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对外广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广播以其独特的媒介优势,成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新疆对外广播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了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客观平衡的对外传播理念、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专业人才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对外广播;问题及对策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疆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上的往来越来越多,文化的交流也愈加频繁。“一带一路”战略给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中国希望向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传播一个真实、美丽的新疆形象,以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并且带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广播以其独特的媒介优势,成为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新疆对外广播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疆对外广播基本情况
2004年1月李长春同志提出加大对中亚外宣的力度。自此,新疆广电“走出去工程”开始运作。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通过租赁频道的合作方式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家落地。2004年6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柯尔克孜语《中国之声》节目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台播出;每天2小时。2007年 7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维吾尔语《中国之声》节目在土耳其YON广播交流公司调频上星广播中播出,每天1小时。2007年2月,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与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GCMM广播电视公司合办了调频广播,该省每天直转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语广播节目10个小时。
新疆电台对外广播节目总称《中国之声》,由30分钟新闻与30分钟综合节目两个版块组成。新闻版块包括“中国消息、中国印象”,综合版块包括“中国风情、友谊桥、致富路上、中国音乐风”。其中,“中国消息”是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建设成就、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和社会生活,反映中国建设和发展成就的综合新闻。
本文以“中国消息”为研究对象,选择样本时间为2005、2009、2010、2014共4年,主要是选择节目开播且数据完整的第1年(2005年);数据最具代表性的中间2年,即 2009年和2010年;以及距今最近的1年,即2014年的样本。本文通过比较这4年的样本数据,了解中国消息在内容的议程设置上的变化,分析新疆对外广播的问题和对策。按照样本抽取的规范要求,广播是随机抽样一天,然后每隔10期抽取一个样本。“中国消息”每天的新闻分2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中国除新疆之外的报道,后半部分是对新疆部分的报道。本文重点研究新疆,故只选取新疆部分的样本进行分析。
二、新疆对外广播的特点
1.信息承载量大。本文将样本报道的体裁进行分类,分为短评、消息、通讯三类。在15分钟的消息播报中,不会出现评论等言论性新闻,都是以播报事实性消息为主,占比94%,只有6%是通讯,数量较少(如表1所示)。这说明消息体裁在对外传播中极具优势,消息是用事实说话的,事实是消息的本源。消息体裁能够充分的体现客观公正。可以增加媒体信息承载量,容易被各类受者所接受。
2.对外传播的邻里效应明显。邻里效应是指地方社会环境的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1]。新疆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2]。这8个国家的文化、宗教、风土人情虽然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新疆的13个民族中有6个是跨国民族,新疆境内的民族与相邻国家中的部分居民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我们的一些民族与相邻国家民族之间有着类似的风俗习惯甚至是相通的语言。这表明作为跨越国界的传受双方之间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由此可见,新疆对外广播在语言、区域等多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新疆对外广播应该充分利用邻里效应这个优势,更好地进行对外传播。
三、新疆对外广播存在的问题
1.新闻报道倾向性明显。本文将样本报道的倾向性进行分析,分为赞扬、中性、批评三类。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解读。新疆对外广播的新闻倾向性表达影响着国外受众对新疆的认识和解读。本文研究发现,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以赞扬为主,其次是客观,批评完全没有。(如表2所示)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中依然遵守“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着重展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成就、树立政府形象等。
本文统计发现,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中,主要报道的内容是各个级别的政府的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代表,有着很强的国家控制媒体的表象。对国外受众来说,国家控制的媒体是代表国家利益,是为国家服务的,而不是能够对国家现行状况进行监督的独立媒体。这样媒体的性质就决定了受众对你所报道的信息在本源上的怀疑,传播效果受到影响。
2.专业人士缺乏。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新疆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走出去工程领导小组”由局书记、局长任组长,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局外事处是执行中心,2005年5月设立,与局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局办公室主任兼外事处处长,2名工作人员也是局办公室的成员,外事处负责与周边国家洽谈频道租赁、节目落地、人员往来等,播出节目的制作由新疆电台与电视台负责。
新广国际部负责对外租赁频道的节目录制。该部2004年6月开始运行,正式成立时间为2009年3月,正式成立前国际部主任一直由电台总编室主任兼任。国际部现有4人。1人负责专题节目,1人负责新闻消息的选稿。国际部只负责提供新闻和专题类节目,将编辑好的汉语稿件交给柯语编辑部和维语编辑部翻译后录制播出。国际部也策划一些节目,由柯语或维语编辑部记者去采访,录制播出。
可以看出,新疆对外广播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工作人员,在业务人员方面,非常缺乏既有丰富的广播经验、新闻专业知识,又具备国际传播交流语言能力的工作人员。在管理人员方面,很多都是兼职人员。这样的人才组成结构很难满足现在的新疆对外广播的需要,从而影响到对外传播的效果。
3.“知沟现象”显著且传播方式单一。《中国之声》的传播对象为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文化发展较为缓慢,新闻业务水平较低、政治局势不稳定,法律、制度都不完善,传播环境并不理想。在对外传播中“知沟现象”显著。国际传播需要二次编码,二次编码是指将本国一般受众接受的信息转换成可以被国外受众或者全球受众接受的信息[4]。新疆的对外广播即使有相同语言背景的优势,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进行二次编码时,应转变成符合国际语言习惯的话语表达。现阶段的新疆对外广播还是较多的采用一致性的报道口吻,报道方式单调一致,通稿意味明显。可以看出,新疆对外广播在传播理念上,依旧是使用传统的思维习惯。由于国家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新疆对外广播在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大多还是以宣传为主,具体表现在:习惯以较为死板的“我说你听”的方式,把一些宣传性报道强加于受者。
四、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对策
1.树立客观平衡的对外传播理念。新疆广播在对外传播的内容上以正面报道为主,硬新闻相对较多,指导性、政策性较强,依旧延续国内中文媒体的传播方针,负面报道和软新闻比较少,容易给海外读者一种典型的“政府代言人”印象。这样的传播方式,让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很难进入普通外国受众的视野。因此,在正面报道的同时,应该适当反映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加说服力。报道内容应该更加平衡和客观。具体可以采用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提出的中性而又客观的“说明”策略:即适当增加社会问题的报道数量,在报道技巧上,采用解决问题的态度,阐述事件的过程,文章
2.培养和吸纳复合型专业人才。李长春曾经在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到,从事广播电视对外传播的工作人员应该全面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出更大的力。因此,新疆电台从事对外广播的工作人员应该是广播业务精良、新闻理论扎实、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国外受众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新疆电台可以与新疆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一批专门研究跨文化传播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定向进入新疆广播入职。新疆电台也可以与新闻院校的教授、专家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新疆广播对外传播的发展。
3.建立全球化、多元化的受众观。新疆对外广播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外传播。针对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华人华侨,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新疆文化的外国友人,可以编排一些介绍新疆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节目。针对寻觅商机的外国经商人士,可以编排一些经济类、政策解读类节目。针对没有特殊需求的一般受众可以编排一些文艺类、音乐类节目等轻松的普适节目。新疆对外广播一定要建立全球化、多元化的受众观,将受众区分开,有选择性的进行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将节目内容生活化、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受众。
参考文献:
[1] 罗彬.新疆广播电视对中亚传播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对外传播,2014(11).
[2] 朱丽萍.跨文化视野下新疆广播电视对外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07.
[3] 刘淼.行为文化与观念文化对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3.
[4] 周丽.新疆对外广播对构建国家形象的作用[J].兰州学刊,2010(1).
[5] 刘红,焦若薇等.新疆对外传播影响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